1.开这些车去可可西里太爽了,油耗低,还没什么动力衰减

2.别克昂科威的四驱越野能力怎么样?

3.喷汽车底盘装甲对人有害吗

4.液压切边机的保养方法是什么?

5.勇闯大海道——日产全新一代奇骏

开这些车去可可西里太爽了,油耗低,还没什么动力衰减

吐鲁番变速箱油价格查询_吐鲁番变速箱油价格

几乎每一个车型在正式投产前都会经历严苛地耐久性测试,高寒、高热、高海拔缺一不可;而广汽丰田为了验证自己旗下双擎车辆的实力,也别出心裁的举办了一个类似的活动,从中国极寒之地根河到极热之所吐鲁番,再到今年的极高之处昆仑山;三个不同的严苛环境,考验同一套混动系统。

极限爬升2000米

在看到广汽丰田的邀请函时,有些兴奋,因为旅途的终点的可可西里,一处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地方,但从这样一个称谓其实也可以预想到,这不会是一趟轻松的旅程。

两小时,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到海拔4700米的可可西里,低温和缺氧是人和车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我来说,避免高原反应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停地吸氧,但对于燃油车来说,高原地区氧含量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为了避免动力过于明显的下降,混动就成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所以个人认为,这次高原试驾,即是丰田混动的挑战之旅,也是实力“展现”之旅。

三车试驾,各具特点

因为此次是广汽丰田的混动家族三车试驾,所以一路上我们会从雷凌、?威兰达、凯美瑞换着开,算是一趟“体验升级”的旅程。

从格尔木出发,我开的是一台雷凌运动版,在刚刚上手的时候,个人觉得其实和平原几乎没有区别,平顺轻快,这是丰田的混动系统起步时完全由电机驱动带来的优势,不过后面其实我了解到,在极低温(如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下,混动车型在启动是也会直接启动发动机以确保车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成功。

但在车辆走到109国道时,其实还是能感受到雷凌的一些不足,首先动力方面,雷凌搭载的是1.8L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THS?II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为72千瓦,最大扭矩为142牛米,电机最大功率为53千瓦,最大扭矩为163牛米,这套动力在平时的道路开其实非常舒服,但来到高原地区,真的不能算是充沛,虽然已经比一般的燃油车表现更好,但在中高速提速时还是略显乏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因为试驾时车辆的电池一直处于电量较低的状况,所以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表现。

到达昆仑圣泉时,我从雷凌换到了威兰达,说实话,别看109国道一路都是柏油路,但它真的不能算平坦,一路上小起伏非常多,所以我个人一直更期待威兰达的试驾。

和雷凌相比,威兰达的动力配置升级还是比较明显的,2.5L发动机+最大功率88kW的电机给人的动力回馈更为直接,在速度上到100km/h的时候,你深踩油门依旧能获得不错的回馈,要知道,这里已经是接近3500米的海拔,普通车辆到达这个高度已经会出现明显的动力衰减。

悬架方面,威兰达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双叉臂的悬架系统,该系统在过弯时对侧倾的抑制不错,对于一些小振动过滤得也比较好。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整段试驾都是较为平直的柏油路,所以威兰达带有的这套E-Four电子四驱系统并没有太多的展现的机会,没能体验它20:80的前后动力分配。

至于回程试驾的凯美瑞,这是3台车里最让我满意的,和威兰达同样的动力组合让车子开来十分轻快,即使是在高原地区也可以用油门跟脚来形容。

而在舒适性上,除了滤振性更好的底盘,让人感受最直接的就是隔音,丰田这套混动系统虽然在发动机介入的时候几乎感受不到顿挫,但深踩油门时的噪音却比较明显,最开始在开雷凌时,我感觉只要油门给到接近一半,发动机就会发出一种类似高转速的噪音,虽然不难听,但总觉得和较低的车速结合起来有些违和。但在凯美瑞身上就基本没有这种感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隔音效果好太多了。

丰田双擎的魅力

都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另一种是其他。如果是从构造上看,我对这句话丝毫没有怀疑,丰田混动里的这套动力分离装置确实精妙。特别是发展到现在的第二代,两个电动机由同轴布局改为异轴布局、行星齿轮组也改为平行齿轮,不仅是变速箱的体积更小,传动效率也有所提高。

不过一般人对于混动的印象其实一直停留在“省油”这个特性上,但真正的混动车主都知道,除了省油之外,这套系统带给他的最大好处其实是动力的提升。因为有电机加持,所以无论在什么工况下,混动的动力响应性都几乎比燃油车更快,特别是丰田是依靠这个动力分离装置来调配动力的,所以即使是在高原这种极端环境下高速行驶,它依旧能实现电机与发动机的共同驱动,真正实现全速域混动。

编辑小结

一直以来,我对购买丰田车的建议都是:如果预算充足,那就选双擎版本。因为无论是从长远的经济性上考虑还是最直接的动力提升,丰田的这套混动都是物有所值,而且在质量方面,丰田的这套混动系统也已经是经过多年的验证,镍氢电池的耐久性同样不需怀疑。特别是在广州这样的限牌城市,如果不想购买纯电车型,像丰田混动这样有一定政策倾斜的车型绝对值得考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别克昂科威的四驱越野能力怎么样?

这是昂科威的强项,悬架偏软,静音性不错,9档手自一体变速箱很平顺。这里尤其提一下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真的是要点赞。说出来你不信,我在吐鲁番穿防晒服不是怕晒(有冰袖)是空调冷。别克车族本身在四驱这块也一直没有作为主打项目,四驱也只是解决了“有”而没解决“精”, 昂科威的四驱也只是适时四驱,可以说美系车在四驱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落后的。

别克昂科威的内饰用了家族式设计,整体做工用料比较厚道,运用了大量的软性材质,营造的风格豪华感很强,运用了仿木饰板,虽然有些复古,但是高级感很强,配置方面表现也比较突出,由于精英版配备了四驱系统,在精英版其他配置方面谈不上丰富,例如安全类配置只有一个并线,气囊方面还算不错但全系并没有现在比较热门的膝部气囊其他类配置只有一些常规的如启停、上坡。

昂科威28T是2.0t缸内直喷发动机,动力响应迅猛,油耗经济,四驱传动比例50/50,泥泞湿滑路面通过能力较途观优秀,别克品牌保值率偏低,四驱精英配置属于入门级别,性价比我感觉不错,值得入手。用昂科威去玩沙漠,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不过如果你的车是昂克威的最高配车型四驱全能运动旗舰型,玩沙漠也是没有问题的。

多用于城市路况,对于低速的极限越野沙漠,泥泞道路等极限工况,建议还是不要涉足,因为实际上别克的这款四驱系统只是一个基于多片离合器的适时四驱。昂科威顶配的没问题,L档只能说,快走沙漫走水。驾驶车辆与司机技术有很大关系,简单的说昂科威就高配的去沙漠可以,越野就免了。

喷汽车底盘装甲对人有害吗

汽车喷底盘装甲对车是没有危害的,喷漆刚开始味道都大,不过在车外面,不会有什么影响,时间长了味道自然会散去,不存在腐蚀,自然脱落的问题。在不考虑钱的前提下,当然汽车底盘装甲好处大于弊处,因为汽车装甲的最大弊处就是花费。

汽车底盘装甲的学名是汽车底盘防撞防锈隔音涂层,一种高科技的粘附性橡胶沥青涂层。它具有无毒、高遮盖率、高附着性,可喷涂在车辆底盘、轮毂、油箱、汽车下围板、行李箱等暴露部位,快速干燥后形成一层牢固的弹性保护层,可防止飞石和沙砾的撞击,避免潮气、酸雨、盐分对车辆底盘金属的侵蚀,防止底盘生锈和锈蚀,保护车主的行车安全,同时弹性保护层能够减轻驾驶时道路和轮胎的噪音,提高车主的加速舒适度。

俗话说“烂车先烂底”,终年不见阳光,历经无数坎坷的汽车底盘,腐蚀和损坏的隐患是很大的。城市汽车的底盘都很低,在行驶过程中一些被飞溅起来的沙石不停的撞击底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汽车底盘还有可能被托底;雨雪天汽车底盘易粘结泥块,受到雨水、雪粒的锈蚀;雪后道路上布满具有极强腐蚀的融雪剂,更是对汽车底盘造成致命的摧残,大大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

而很多汽车制造商一位的在降低成本,在新车出厂时,只给汽车底盘喷了一层薄薄底盘涂料(有些是PVC材料的),有的车甚至连这样的涂料也只是简单的喷一下局部,大部分把防锈漆和镀锌层暴露在外。象这样的简单的防锈漆和镀锌层在理想的环境下也许是可以对汽车底盘起到防锈作用的,但是在我们日常行驶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是根本不起作用的,所以给我们在买车后给车辆穿一件底盘装甲是非常必要的。

安装底盘装甲的注意事项:

施工后三天内不要进行洗车作业。

施工后驾驶舱内会有底盘装甲产品的气味属于正常现象,底盘干燥后气味消退。

喷涂后20-30分钟左右,用手轻触底装甲,装甲表干,车即可上路,涂层完全固化时间为3天左右,在此期间,不影响车的使用。

液压切边机的保养方法是什么?

昨天我对国产一汽奥迪e-tron(参数丨)进行了静态详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国产一汽奥迪e-tron量产版实拍 与进口版本差别不大》。今天我就要对这台车的动态行驶,进行试驾体验方面的介绍。其实文章写起来并不容易下笔,毕竟无论是哪一款奥迪,啥时候被人担心过行驶的品质呢?

首先说一下车况吧,这次试驾的国产一汽大众奥迪e-tron是试装车,挂着试车临牌,并非正式上市的量产车。同时,量产车的一些技术参数还未最终敲定,部分数据还有待最终标定和确认,所以本文中的部分数据源自我的各种“道听途说”,可能会与2021年3月正式上市的量产版有些许差异,还请各位读者留意。

先说今天的试驾情况吧,我们从海口出发,进入海口市区的新能源车展做短暂停留,然后沿着东线高速一路向南。中途在琼海的海南汽车试验场停留将近4个小时,在试验场内体验国产奥迪e-tron行驶特殊路面、路况的能力。然后继续南下前往海棠湾住宿,全程行驶约270公里。

相信大家最关注的是这款车的续航里程,我们出发的时候也给行车电脑做了清零,打算进行这方面的测试。结果在中午琼海的试验场内用其它车做路况体验时,本车被工作人员开走充了一部分电,破坏了续航数据,因此原本内的续航测试“失败”,只得出平均百公里电耗25度左右的参考数据。具体行车条件是天气阴、平均零上15度、多数高速公路行驶,时速在110公里/小时左右、3名男性乘员,共计270公斤左右、三人的行李约60公斤重(多位占分量的摄影器材)。

出发时将车辆数据全部清零,结果中途被工作人员把车开走补电,续航里程测试“失败”。

大家最关心的部分就这么遗憾的错失了,我就给大家弥补一下,讲一讲我们今天全天驾驶国产奥迪e-tron的感受,以及特殊路况、路面的行驶感受吧。

驾驶感受这部分其实确实比较难写,因为虽然e-tron是一台纯电动车,但奥迪出品的车型有哪台在行驶品质上有过问题?那种比汽油版奥迪更顺滑、更安静、更有劲的感觉是奥迪e-tron带给我的感受。国产奥迪e-tron 50 quattro的最大功率230kW,最大扭矩540N·m,WLTP续航里程347公里。在动力数据上虽然比原先进口版的55 quattro要低一点点,但是奥迪特有的行驶感受没有任何差别。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带空气悬挂对操控和滤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市区内行驶。拥挤的交通加上各种突发情况,但e-tron的纯电驱动力绝对“随踩随有”,而且在拥挤的车流中变道“左右逢源”。

如果你想要一台动力表现比较得心应手,而且开起来不是那么平庸的纯电动SUV,那么国产的奥迪e-tron 50 quattro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版来满足你的需要。

既然说国产奥迪e-tron有着不俗的动力表现,那么势必就要来介绍一下这款车的电机系统。

双电机加奥迪图腾quattro

下面我们来聊聊奥迪e-tron的驱动,也就是前后电机加电气化的quattro系统。奥迪e-tron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电机用异步感应电机。

奥迪e-tron的前后轴各有一个异步感应电机。

前轴电机与单速变速器做在同一个壳体内,同时集成电控单元。

从前轴电机的爆炸图中可以看到,电机及变速器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部,结构比传统燃油机加多档变速器要简单许多。这样省去了日后频繁保养更换机油和变速箱油的烦恼。

后轴电机同样用三合一的方式,在平稳驾驶时主要依靠后轴电机提供主要动力,但前轴可以在几毫秒内就能启动工作。

电机内部散热水路四通八达 温控极佳

奥迪e-tron使用的是异步感应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虽然相对永磁同步电机来说,异步感应电机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但是毕竟也是“发热大户”,需要良好的散热系统来支持。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奥迪e-tron电机系统的散热结构。

大多数电机会在外壳中间做一层水室,通过外壳内部的冷却液将电机运转产生的热量带出。而奥迪e-tron不仅在电机外壳有一层水室,就连转子内部也做了液冷,真是有够强。

从演示图中可以看到,冷却液通过顶部管路流入电机及控制器总成内部,先为发热量相对较低的控制器电路板散热,然后流入电机中间的转子,此时的水温已经开始升高。从定子流出的冷却液经过电机壳体的水室之后,水温增长明显。最后经过电机靠近变速器一侧的管路,将整个电机总成散发的热量带走。

巧用技术破解涓流充电慢 80%-100%充电仍然50kW

国产一汽奥迪e-tron 50 quattro车型的WLTP续航标称347公里,并且动力电池从进口版的LG软包电芯,更换为国产宁德时代的硬壳电芯,并且为NCM三元锂电池,具体配方比例还有待确认。目前据说将会有两个电量的电池包,一个是目前的95度电量,同时还将提供一个110度电的大容量电池包。通过增加电池电量的方式,增加国产奥迪e-tron的续航里程。不过就算增加了电池容量,也并不是所有的电都用在驱动上,比如奥迪e-tron进口版的电池电量为95度,但可用电量就变成了83.6度,这是为什么呢?

不了解新能源车的朋友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众多车企在标注充电所需时间的时候,都习惯说0-80%呢?为什么不是0-100%呢?原因就在于为了保护电池,绝大多数纯电动车在充电达到电量SOC 80%以后,都会通过软件控制将充电功率降下来,也就是所谓的“涓流充电”,一个几十kW的直流快充桩,此刻的功率输出也就7kW不到,和普通交流慢充桩没什么两样。在电量SOC达到95%甚至90%以后,功率会进一步降低到1-3kW速度几乎慢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换句话说,一辆车充80-100%所需要的时间,与0-80%所消耗的时间几乎相同。所以“涓流充电”是纯电动车主们在使用公共快充桩充电时,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充满吧等的时间太长,不充满吧总觉得续航里程不够用。

奥迪e-tron这个技术真的是很厉害,可以达到恒定50kW充电功率。也就是说只要充电桩的输出不低于50kW,那么奥迪e-tron无论电池电量SOC在任何时候,充电功率都不会低于50kW。为了验证,我曾经利用进口版奥迪e-tron进行充电测试,特意在电池电量达到80%之后开始监控充电功率和SOC变化,直到电池电量SOC达到91%的时候,功率都没有低于50kW,甚至还在缓慢爬升。

这是特来电APP里的充电功率曲线图,大家可以留意我白框标注里的数据。左侧在电量SOC 80%时,功率在53.48kW,这个数值是绝大多数纯电动车都做不到的。而右侧是在电池电量SOC达到91%时的记录,功率甚至缓慢爬升到54.28kW。

之前用进口奥迪e-tron做测试的电桩,是很常见的特来电一拖五壁挂式直流快充桩。

整体来看,在SOC超过80%之后,仍然维持在50kW以上的充电功率,而且在拥有95度电大容量电池的情况下,能够达到14分钟充电11%,以及足够令人震撼了。

至于原因,除了对电池一致性和品质的把控、充电控制的更精细化、热管理及电池内部设计的优化(我会有专门的文章对此进行介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奥迪e-tron虽然有95度电量的大电池,但是其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了“掐头去尾大法”,也就是只有实际88%,约合83.6度电可以使用。

为了能让大家看明白这句话,我决定用插画来说明。

从这个演示图中可以看到,奥迪e-tron虽然有一个95度的大电池,但是为了电池寿命,以及实现最安全的快充,将电池的部分容量牺牲掉了。

※电池始终保留8%的电量无法使用,也就是所谓的“藏电”。在车辆仪表显示电量为0,而且车辆趴窝的时候,电池里其实还有8%的电量储存;

※当电池电量显示为8%的时候,实际电量16%,而此时距离趴窝大概还能行驶50公里,此时车辆会有低电量警示。

※电池实际可正常循环充放电的电量约占整个电池电量的88%,也就是约合83.6度电可用。

※为了保护电池不会过充,电池会有将近4%的容量放空,也就是说当车辆表显电池100%充满的时候,其实电池才充满了96%,始终有4%是无法充满的。

这么看来,或许你也能看明白奥迪e-tron如何保证在表现80-100%的电量阶段,仍然能保持50kW以上的充电功率,而不用担心电池损伤。因为至少有12%的电池电量是不能使用的,其实表显的80-100%,用不太严谨的方法来说,其实是把电池从68%充到88%,只有8%的充电过程是在实际80%以上的区域,所以自然又快又安全。

国产一汽奥迪e-tron正常范围区间内的充电速度又如何呢?我借着工作人员在汽车测试中心,用100kW功率输出的直流快充桩给车补电的机会,了解到一些情况。

工作人员借我们进入场地试驾的机会,给车队车辆进行补电,这也是我们“错失”续航里程测试数据的原因。

此时车辆的SOC为63%,正是直流快充发挥实力的阶段。在标称100kW功率输出的直流快充桩上,持续以100kW左右的功率受电,“吃满了”这个电桩的功率,可见国产奥迪e-tron的快充速度还是可以的。

无论是国产版还是进口版,充电策略的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实际数据上可能有细微差异,等正式上市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国产版奥迪e-tron的具体情况了。

那么这么神奇的动力电池到底长啥样呢?

神奇的动力电池 国产与进口略有差异

上文中已经提到,国产奥迪e-tron的电池改用了国产宁德时代的硬壳电芯,本身硬壳电芯的模组厚度就略大于软包电池封装后的模组,再加上国产e-tron电池包的后部又有4块模组用了双层叠加设计。因此国产奥迪e-tron的车高都比进口版多了1.2cm。

下图是进口奥迪e-torn的电池布局示意图,整体布局没有发生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恐怕应该集中在电池包的高度。目前进口版的数据是34cm,而国产版的车高了1.2cm,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应该直接累加到电池包上。

进口奥迪e-tron的电池pack位于车身底部区的中央,长2.28米、宽1.63米、底部厚度34厘米,重量约700公斤,在纯电动车中属于尺寸较大的。

目前还没有看到国产电池包的具体数据,但是从理论上讲,和进口电池包的内部结构不会有太大差异。无非是硬壳电芯组成的模块,与软包电芯组成的模块三维尺寸略有差异。

进口奥迪e-tron的动力电池包由432个软包电芯为基础,每12个一组封装在36个模块中,这36个模块又装在电池包PACK内部,进口55 quattor版车型的电量为95度。

这是进口奥迪e-tron动力电池包的拆解图,可以看到电池包内除了电芯和温控液体管路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配件。而关于电控管理系统的部分硬件全部在电池包外另外安置,这样的好处就是电池包厚度仅34厘米,几乎完全不需要挤占乘员舱的内部空间。

BJB电池外部接线盒:电池包内部的线缆与外部连接的总界面,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电池包的插座(插排)。

铝合金外壳上盖:电池包与车身下部接触的部分,由于藏在里面,所以用无需对抗高冲击力的铝合金材质。

31个电池模组:里面的软包电芯为车辆提供电力(国产奥迪e-tron以换成宁德时代硬壳三元锂电池芯)。

电池控制器BMC:对电池包进行管理的系统叫做BMS,常见的模式包括控制器与集器两个部分。其中控制器就叫做BMC, 也有叫BMU、BCU、BECU等,叫法不重要,干的事才重要。 现在不少车企流行玩组合,什么三合一、四合一甚至五合一,无非就是将OBC、DCDC、MCU、VCU之类的进行整合,尽可能在集中在少数几个总成模块里。但BMC以及集器却依然要留在电池包中。

铝合金防撞骨架结构:在发生四周碰撞的时候,起到电池包内部支撑骨架的作用,相当于人的肋骨,这个家伙的作用我下面会讲到。

铝合金外壳托盘:用作承托电芯模组以及防撞骨架的作用,同时还有传到电芯热量的重要功用。

铝合金框架:电池包四周的框架,起到电池包的侧面支撑和保护,相当于冰激凌甜筒外面包着的那一圈纸。

液冷系统管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电芯进行温度控制的幕后功臣,后面我也会详细介绍。

底部防护板:电池包底壳,也是直接面对地面冲击和砂石飞溅的部分,需要非常强硬和抗冲击。

铝合金防撞骨架结构

从奥迪e-tron在电池包内布置的这个“铝合金防撞骨架结构”就能看出奥迪的态度,也是拖累了系统能量密度的原因之一。奥迪在安全性与获取更高续航数据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安全性。首先是碰撞安全,在车辆发生严重侧方碰撞,并且已经触及到电池包的时候,这个铝合金框架可以在初期起到支撑作用,而后期有能够溃缩吸能,确保受冲击影响到的电池模组数量降到最低。

可以看到电池包内部的铝合金防撞骨架结构,每一个空格是一个电池模组的位置。在发生撞击的时候,可以将挤压力通过骨架来抵消,而不是让电芯模组去承担力量传递,尽可能避免电池模组受损。

如果我们把这个骨架单独拿出来,各位看看像什么?这些格子是不是像一个个封闭的小房间,而这个设计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加强电池包意外事故起火后的控制。我们平时身处的大楼都有“防火门”,相对普通的房门来说,更厚、更沉,而且大多设置在大面积房间,以及房间与楼道的位置。原因就是一旦建筑物内部起火,通过防火门可以将火焰局限在某一个部分,而不会向整栋建筑物的其它位置蔓延。

用类似思路的奥迪e-tron,其电池包内部防撞骨架也起到类似的作用,当电池包内部的个别模组因意外事故出现燃烧,骨架网格可以将这些模组封堵在单独的区域内,而尽可能避免对电池包内其它模组产生影响。同时,可以极大延长整个电池包出现剧烈燃烧的时间,让发生事故之后的车内乘员,有更充裕的时间离开车辆逃生。

所以为什么我会断言国产的奥迪e-tron电池包内部结构与进口版的相比,只可能有尺寸数据上的差别,而不可能有结构上的本质变化,就是因为奥迪不可能放弃如此偏重于安全性考虑的设计方案。毕竟在奥迪看来,安全的重要性远大于多跑那么几十公里的续航里程。

细微之处见帮助 论奥迪e-tron别出心裁的能量回收系统

能量回收是电动车的一大优势,燃油车白白浪费的刹车和滑行,在电动车上都能回收成为可以再次利用的电能。而奥迪e-tron的能量回收有点儿不一样的地方。我曾经了解过奥迪e-tron涉及到能量回收的硬件系统,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奥迪e-tron所使用的能量回收系统的确独出心裁。

首先我们通过展具来大致了解一下奥迪e-tron的刹车系统构成,包括液压刹车系统的刹车盘片、电控刹车泵、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刹车踏板、用来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驱动电机、电池包。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刹车系统里还会有毫米波雷达和单目摄像头?这也恰恰是奥迪e-tron整套系统最独特的地方之一。

常见的纯电动车都会将刹车或滑行产生的动能,通过驱动电机转化为电能,但并非所有的刹车和滑行都适合用作能量回收,有时错误的判断反而会产生麻烦,甚至安全隐患。因此,奥迪e-tron的能量回收原理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判断能量回收系统是否启动的依据,却更加智慧和带预判性,这也是引入毫米波雷达和单目摄像头的原因。

除了常规通过系统预先设定好的逻辑进行判断外,奥迪e-tron还会通过毫米波雷达及单目摄像头,在ACC状态下将对前方路况也纳入到能量回收系统是否启动的逻辑判断依据中。如果通过雷达和摄像头捕捉到的信息表示适合启动能量回收,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适当的启动,规避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量回收的效率。按照测算,奥迪e-tron的能量回收最高可达到30%的里程增量,业界绝对领先行列。

大家可以从奥迪e-tron的系统里找到是否开启预测功能的设置选项,选择“自动”则一切交给车辆,如果选择“手动”则才有下面的内容。

说到能量回收力度“手动”可调这一点,奥迪e-tron的能量回收调节非常简单,将传统汽车方向盘后面的换挡拨片,变成用来调节能量回收的拨片,共有三个档位(0.1g, 0.2g, 0.3g)左减右加。并且只有在上图提到的系统设置中,选择“手动”才能进行操作。否则当位于“自动”的时候,驾驶员手松开拨片,能量回收的设置就消失了。

利用换挡拨片可以轻松地在3个能量回收的档位之间切换,左手减档是提高能量回收强度,右手加档是减轻能量回收强度。和国内纯电动车标识的习惯相反,需要适应一下。估计这么考虑的原因,是以对车辆速度的影响,来确定加减,而不是单纯以能量回收档位数字来定义加减。

而3个能量回收档位的显示也并不明显,仪表盘上的区别只出现在我标出来的白色框内。,最轻的0.1g甚至都看不到显示;中间一档0.2g只是在功率表四分之一的地方出现一个小白点;最强档0.3g也只是在功率表二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白点出现。

与有些车松开油门就刹车的那种高强度能量回收设定不同,奥迪e-tron的能量回收在1档时几乎没有感觉,车辆滑行的感觉和燃油车类似;设定稍强一些的2档,在变换的那一瞬间能够感觉到车辆能量回收的牵制力,但如果是松开油门的那种,也几乎无感;如果调到最强的3档,松开油门后能感觉到有牵制力,但是感觉并不强,类似5档燃油车挂3档后带档滑行的感觉。

以上是奥迪e-tron相对常规一些的能量回收,而下面我要讲的则是不常规的,也就是模拟刹车来实现更强的能量回收。

众所周知,刹车是对动能最大的浪费,也是能量回收最佳时机。但受制于技术和条件,就算是最需要能量回收的纯电动车,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利用液压刹车系统,也就是盘片摩擦来实现降速刹车,白白浪费的大好。而奥迪e-tron则是将动能回收突破性地重度引入到刹车过程中。通过几乎与刹车力度无异的重度能量回收产生的牵制力,来实现大多数情况下的缓刹车,以及重度刹车的前、中段。更直白的来讲,刹车的前半段是通过动能回收系统实现的车辆降速,而后半段才是用刹车片去抱刹车片,通过液压刹车系统的摩擦实现更重程度的刹车。

挑战特殊路面及路况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技术上的事情,估计不少朋友已经有点儿烦躁了,下面就给大家聊点有趣的,也就是国产奥迪e-tron在试验场内的表现。

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新车的“高温测试”,脱口而出两个地名:“吐鲁番”和“海南岛”。虽然都是高温测试,但两地的测试内容却大相径庭。我有幸曾多次分别去过这两个测试场,对他们的区别真的深有体会,一个是“干热测试”,一个是“湿热测试”。吐鲁番的测试场地处新疆,挨着著名的景点“火焰山”,所在地区几乎全年无雨,夏季温度最高曾达到60多度,所以新车如果需要测试干旱高温下的状态,就会选择吐鲁番试验场。

而海南岛琼海市的这个汽车试验场则是进行“湿热”测试,海南岛处于亚热带和热带交界,琼海市又有自己的小气候,连年潮湿闷热。并且由于接近大海,潮湿的空气中多含有盐碱等腐蚀性成份。因此新车如果需要测试湿热环境下的状态,以及耐腐蚀的能力,就会选择海南岛的琼海汽车试验场。

我们这次是跟着北方的寒流一起抵达的海南,因此当地并没有感受到湿热环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场地内的复杂路面和特殊路况,来感受奥迪e-tron在特殊道路上的行驶能力。

高环,又称高速环形路,是利用横向坡度让车辆可以达到极高的行驶速度。乘车体验时,车速以191公里/小时的速度平稳通过,毫无压力。同时也感受到外侧空气悬挂具有非常好的抗压韧性,在横向坡度极大的情况下,能够扛得住巨大的惯性压力以及车身和乘员重量,同时还能应行驶过水泥路面接缝时的震动。

场地内频繁的转向和折返,感受奥迪e-tron的刹车制动能力,以及各部分的散热能力。

水坑行驶,确认底盘动力电池的防水以及可靠性,不会因电池进水而发生安全事故。

盐雾喷淋测试,将人工合成的高浓度腐蚀性盐水进行雾化喷淋,测试车身的抗腐蚀能力。

别小看喷下来的水滴,干透之后全是一颗一颗的盐粒子,腐蚀性极强。开车在这棚子里走一次,相当于自然界正常情况下一年的腐蚀量。

驶出喷淋通道之后调个头,准备驶入边上那个水池子通道。

你以为右边这是普通的水池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是高浓度的盐碱水池,专门用来测试底盘和悬挂部分耐腐蚀的,是要对车辆进行全方位的考验。

环境测试暂告一段落,下面开始进行特殊路面的通行体验。

首先是石板路,时速50左右,车内可以感觉到颠簸,但明显是经过空气悬挂过滤之后,幅度要小很多。

不仅路面情况复杂,同时还融合了大转弯和上坡,对悬挂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总之车内虽有颠簸,但没有明显不适。

条石路,虽然看似与之前的石板路接近,但石板相互拼接的地方更加凹凸,且条石尺寸更窄。车内感觉基本没变化。

鹅卵石路,顾名思义就是用竖起来的鹅卵石铺成的路。行驶在这上面会产生非常多的细碎振动,同时还会有很大的胎噪。奥迪e-tron在鹅卵石路面行驶,要比条石路上更平顺,胎噪也被过滤到合理的范围之内。

鱼鳞坑路,也就是像鱼鳞一样密布的坑洼路面,或者说是排布的小跑单坑也行,模拟出被大货车压坏的路面。行驶在这上面会感受到不规律且力度比较大的冲击,虽然e-torn对这些冲击进行了过滤,但身体还是会随之有幅度较大的摆动。

模拟井盖丢失的原坑,这里无论你的悬挂系统多么优秀,都要尽速慢行。接近一拳深的坑配合直角的坑边,能让速度过快的轮胎直接鼓包甚至炸胎。

多种角度的坡道,且配合原地停车坡起。e-tron的刹车自动防溜坡让再次起步变得简单且从容。

波形路,还是斜向波形路,让车辆在左摇右晃中通过了这短短的百十米长路段。

搓板路,也就是像搓衣板一样的路。开慢了人难受,开快了车难受。速度低的话,人会频繁上下颠。速度快了,对悬挂和减震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短短百十米长,毁车也毁不到哪里去,保持时速80公里/小时通过,几乎像坐着魔毯一样就飘过去了。

以上就是驾驶国产奥迪e-tron,在海南汽车试验中心场地内的特殊路面体验项目。并不是说开过这些路能证明国产奥迪e-tron有多NB,毕竟这些小小的特殊路况挑战只是新车研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天也只是全部测试工作量的“九牛一毛”。但也正是因为驾驶国产奥迪e-tron行驶过这些特路面,我才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台车的优秀之处。

薛定谔的驾驶系统

结束了海南汽车试验场的体验,我们驾车回到高速公路上向今晚的目的地进发。路上也顺手测试了一下国产奥迪e-tron的智能驾驶系统,没有什么缺陷,但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或亮点。总结起来就是自适应巡航比较好,可以将行车尾随放心交给它。但遇到突然并道加塞的车,系统的反应还是有些迟缓。同时,车道保持功能略有不足,并且只有到车轮压线的程度,方向才会自动纠正。

但为何我在这里不展开描述呢?因为换另一位驾驶员之后,车道保持功能出奇的好用,我之前遇到的车道内画龙、遇弯自动退出、迟迟捕捉不到车道线等问题,都突然统统消失不见了。所以,这么“薛定谔”的功能,我决定还是找机会充分体验之后,再行评断。避免因人为操作或客观因素,造成对车辆功能的误判,那就不公平了。

总结

总之,国产一汽奥迪e-tron传承了进口版的衣钵,并且在车机速度、刹车感受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传说中50至60万元的售价,也比进口版低了将近20万元左右。传统大厂的品牌、稳重可靠的行车风格、挑不出什么毛病的驾驶品质,以上这些特点足以满足想买辆“稳重、可靠”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具体价格和车型技术参数,要等3月份正式上市的时候就揭晓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勇闯大海道——日产全新一代奇骏

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有经过小改的日产奇骏“混迹”在一众越野车中,跟随那些硬桥大哥一起出现在路况恶劣的穿越路线上。或许,这正是东风日产将此次全新一代奇骏的试驾地点选在“大海道”的原因之一。

“大海道”,这条在古代特指由敦煌至哈密、再到吐鲁番的最近道路,如今已成为众多越野自驾爱好者心中的一处胜地——驰骋于干旱、炎热的无人戈壁,领略“风蚀城堡”般的雄壮雅丹地貌,择机体验一把驱车征服复杂路况的成就感,艰苦的外部环境与兴奋的内心世界紧密交织……毋容置疑,参与者将由此获得一份难忘的经历。

至于我此次浅探“大海道”的座驾——日产奇骏——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对这一系列产品有着如此印象吧:这是一部外形硬朗,同时越野能力也会比同级竞争对手略高一筹的家用SUV。眼下,这个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形象的紧凑型SUV终于迎来自己的最新换代。

透过方向盘,数字仪表盘上显示的车外温度已经蹿升到了49℃。对于靠近哈密的“大海道”路段来说,这只是一年里的常规气温而已。我试着推开车门从驾驶座上下来,恰巧碰上一阵裹着砂砾的大风刮过。这感觉俨然就是有人从土堆里挖出了一把大功率吹风机,然后开足热风怼着我的脑袋玩命猛吹。着实够刺激。

作为日产在全新CMF-CD平台上制造的首款SUV,全新一代奇骏正在这片手机搜不到信号的无人区里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它不能出现任何机械方面的问题(当然,我丝毫不担心这一点,任何一台现代汽车的设计、制造水准都应足以应对这样的气候)。更重要的是,作为即将上市的新品,全新一代奇骏此刻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不幸的是我确实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当我在炙热的戈壁滩上将车停稳,空调在怠速状态下的制冷效果就会大大折扣。系统硬件问题吗?应该不是,因为只要把发动机转速踩到稍高的2000r/min以上,出风口窜出的呼呼冷风依旧足以让车里的4个人抱着胳膊搓来搓去。而且,在气温36℃的哈密市区,空调系统的表现始终让人无可挑剔。症结或许出在软件设置上——只需工程师稍做改动,这部家用SUV就能以近乎满分的姿态完成此次戈壁穿越任务。

话说回来,日产对奇骏的这次换代绝对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和现款产品相比,新一代奇骏几乎所有的总成——底盘、网络架构、动力及传动系统——都是全新的。当众多品牌把研发精力都逐渐偏向电动产品时,这部燃油SUV依然获得了品牌高层的足够重视。

新车的外观依然硬朗有型且充满力量感,分体式头灯则奉献了足够的设计新意。而不论全新一代奇骏的外形风格是否投各位所好,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同级SUV中这是现今唯一拥有半铝制车体的产品——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盖都是铝合金材质——这使车身减轻了35%的重量。新车的车身扭转刚度比现款产品提升了34%,这得益于高强度钢材用量的增加。其中,用在关键受力部位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占了8.23%的比重。

在一些“”部位,新车的提升也可谓巨大。比如,全框式前副车架与车体的连接方式由现款的4点柔性连接变为6点刚性连接,这令横向刚性直接增加了33%。麦弗逊式前悬的下三角臂用锻造铝合金制品,它与前副车架的后连接点还使用了低频滤振能力更好的液压衬套。后悬的升级方式也大致如此——3连杆升级为4连杆、用锻造铝材质上摆臂、利用液压衬套连接后副车架与车身。

即便在同级产品中横向比较,全新一代奇骏的这幅身子骨也属下本十足。伴随出色的底盘调校与装配质量,这部新车在戈壁区漫长的颠簸路面上展现了优秀的行驶品质。在几十公里长的搓板路上快速前进,它的车身和内饰没有出现任何异响,底盘的滤振效果好似用餐刀在烤得焦糊的面包片上涂了一层平整的奶油。神奇的是,在进、出戈壁的高速公路上飞奔,它的车身姿态同样稳定。这充分说明新车选用的双活塞FRD阀系减振器确实派上了用场——以不同阻尼力度应对不同频率的路面颠簸,这部新车兼顾了行驶稳定性和出色的舒适性。

与恶劣行驶环境形成反差的还有极其轻松的驾驶感受。这一方面来自能充分缓解疲惫的座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新升级的转向系统。新车的方向盘在几乎任何类型的路面上都有恰到好处的回馈力度和指向性,即便在异常颠簸的搓板路上快速转弯,你也无需和方向盘作任何斗争,车辆始终会乖巧听话的依着你的意愿前进。

是时候说说新车在低速越野路段时的表现了,我始终认为购买奇骏的客户比购买RAV4、CR-V等竞品的人会更关注这一点。全新一代奇骏的最小离地间隙是212mm,而且悬挂系统还有着充足的拉伸行程。在通过一些落差看似很大的交叉轴路段时,它的车轮依然能始终够到地面。而即便对角车轮悬空,电子限滑系统对空转车轮的制动也相当迅速。我还试了在爬坡时应对交叉轴路况的情形——没问题,只需稳住油门,全新一代奇骏就能平稳通过。实际上,日产为这部新车配备的是第二代4×4-i智能全模式四驱系统,具有越野、雪地、自动、经济和运动5种模式。在不同模式之间,变速箱逻辑、油门响应、电子差速锁、中央差速器、牵引力控制等多个系统都有不同的针对性调校。额外的越野功能还包括陡坡缓降系统。

全新的动力系统是一台VC-Turbo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对,1.5L、3缸。实际表现证明,这是一部在动力、油耗以及运转平顺性上都让人无须有任何疑虑的发动机。1.5L排量提供150kW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更是达到300Nm,用在全新一代奇骏的前驱车型上,综合油耗参考值为5.8L/100km。日产的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关键在于一组略复杂的连杆机构,这不仅能改变活塞在气缸内的行程,让压缩比在8.1至14.1之间变化,还让活塞连杆具备比传统发动机更小的横向摆动幅度。我的意思是,这套设计巧妙的结构天生就具有低震动的特点(连杆运动轨迹的摆动幅度减小,直接减少了44%的侧向力),辅以额外抑振措施后,根本不会有任何表象会让人在开车时想到气缸数量的问题。

CVT变速器也是全新的。它将传动比范围从7.1拓展到了8.2,扭矩承受极限为330Nm。新的双油泵系统包含一个低能耗的机械小油泵和一个大功率的电子泵。正常行车或高速巡航时,只有低能耗的机械小油泵投入工作,变速器会缓慢改变传动比保证舒适性;需要迅速超车时,大功率电子泵才会一同运转,让变速锥轮快速移动以实现传动比的快速变化。这套动力、传动系统的组合,让全新一代奇骏拥有了充足的动力和舒适的驾驶体验,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也因此受益匪浅。只是——实话实说——油门初段有点过于灵敏,在长时间低速越野驾驶时会感觉有点累;CVT变速器的特性在自动模式下也无法保证油门操作与车速长期处于正比,所以用手动换挡模式选择一个固定的速比会有助于在越野路面上提升操控感受。

是啊,一部有着智能四驱系统,同时选用了CVT变速器的SUV。全新一代奇骏在通过性上的优势在于当你想出城小野一把时,具有比许多同级产品更好的适应恶劣路况的能力。但这终归还是一部着眼于城市使用的家用SUV,高强度的越野驾驶可并不是它的设计初衷。这次择路“大海道”的短途穿越只是对这部新车机械性能的一次深度展现,我相信如下部分才是帮助全新一代奇骏斩获销量订单的更重要部分。

在4681mm车身长度和2706mm轴距创造的宽敞车内空间里,这台SUV有着兼具豪华感和科技感的座舱设计。12.3寸的数字仪表盘和10.8寸的HUD用清晰的界面显示了丰富的行车信息。尺寸同样达到12.3寸的中央触控屏用超窄边框设计,不仅显示效果细腻,还具备顺滑、灵敏的操作体验。车内的储物空间也很丰富。尤其是电子换挡系统的使用,让前排中央通道下方腾出了一处容积超大的镂空区域,用来放平板电脑或者女士开始时替换的鞋子都非常合适。一个必须经过实际体验才有切身感受的贴心设计在于便捷的后排出入——后门的开启角度是和车身几近垂直的85°,而且后排门洞的开口十分宽大,这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乘客以及需要将宝宝抱上抱下儿童座椅的妈妈们来说真是太友好了。

</p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轿车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