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月轩笔记》是一本什么书?

2.宋美翡翠麻条手镯最后去向

3.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

4.大肠水疗正常收费是多少

5.最贵的翡翠多少钱你知道最贵的翡翠产品都有哪些吗

6.卫岗的由来

《爱月轩笔记》是一本什么书?

100时的照片_宋美龄100万美金价格

《爱月轩笔记》,作者为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儿。当年李莲英亲自参加慈禧殓葬仪式,该书记录得比较详尽。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上一层金丝镶珠宝锦褥,厚22 厘米,上面镶着大小珍珠12604 颗,红蓝宝石85块,祖母绿2 块,碧玺、白玉203 块,在锦褥上又盖上绣满荷花的丝褥一层。上面铺五分重圆珠一层,共计2400 粒。圆珠上又铺绣佛串珠薄褥一套,褥上有二分珠1300 粒。慈禧尸体入殓前,先在头部放置一个翠荷叶。荷叶满绿,为天然长就,叶筋非人工雕成,甚为珍贵。脚下置碧金玺大莲花,系粉红色,莹光夺目,世上罕见。慈禧尸体入棺后,头顶荷花,脚蹬莲花,寓意“步步生莲”,祈盼亡灵早日进入西方乐土。以上两种记载,都有根有据。孰是孰非,哪种记载可靠,至今没有定论。 第一号:(宫中账簿记物每种均列称第一号) 金丝锦被值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十八块,小块者六十七块、祖母绿五分者二块,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 绣佛串珠褥制价二万二千两,用二分珠一千三百二十粒(约估值二万二千二百两)。 头顶翡翠荷叶重二十二两五钱四分(估值八十五万两)。 脚登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 后身着串珠袍褂两件,绣价八千两,共用大珠四百二十粒,中珠一千粒,一分小珠四千五百粒,宝石大小共用一千一百三十五块(估值一百二十万两)。 后戴朝珠三挂,两挂珠,一挂红石(约值二百四十五两)。 后戴活计(注:指手工艺品)十八子珠镜等,共用八百粒,宝石三十五块(约值十九万两)。 陀罗经被铺珠八百二十粒(估值十六万两)。 珠冠制价五万五千两,用大珠四两者一粒(估价一千万两)。 身旁金佛每尊八两重,共二十七尊,翡翠佛每尊重六两共二十七尊,玉佛每尊重六两共二十七尊,红宝石佛每尊重三两五钱共二十七尊(共约值六十二万两)。 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各一枚,青皮、红瓤、白籽、黑丝(约值二百二十万两)。 翡翠甜瓜四枚,系二白皮黄籽瓤者、二青皮白籽黄瓤者(约值六十万两)。翡翠桃十个,桃青色,粉红尖,黄宝石李一百个,红宝石杏六十个,红宝石枣四十个(共约值九万五千两)。 闻尚有二翡翠,系绿叶白心,菜心上落一蝈蝈满绿,叶旁落二马蜂,系**者。但公账未列,或为王公等敬也。左旁玉藕三节,上有灰色泥污状,藕上长出绿荷叶、粉莲花、黑荸荠等一枝(约值一百万两),右旁珊瑚树一枝(约值五十三万两),该珊瑚树系红色,树上绕樱桃一条,青梗、绿叶、红果,树上落一翠鸟,亦为天然宝物也。身上填八分大珠五百粒,六分珠一千粒,三分珠二千二百粒,红蓝宝石二千二百块(约值二百二十三万两),网珠被用珠六千粒,均为二分重者(估值二十二万八千两)。番佛四十八尊,约值五万二千两,番佛每尊高不及二寸,皆白玉质,佛为白身,白足着黄鞋,披红衣,手持红莲花一枝,亦天然生成者。 (摘自《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李成武著。慈禧的葬仪是大太监李莲英一手操办的,其侄李成武秉笔登账,后以笔 记的形式将慈禧地宫随葬宝物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 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 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 22.8万两。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 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 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 据估计,慈禧的随葬品值白银亿两不算过分。 蚌佛--用淡水河嘎的贝壳制成佛状珠核体,置入牡历体内,受到外来异物刺激了牡历,分沁珍珠质将佛状珠核包围,天长日久,珍珠覆盖层逐渐加厚,就形成了珍珠光泽的蚌佛。

据记载:慈禧入棺前,棺中铺有三层金丝串珠绣花褥,上镶珍珠13604颗,宝石87块,白玉203块,还铺了一层珍珠,共3720颗。 棺内慈禧头上放置一块翡翠荷叶,脚下有一朵粉红色碧玉大莲花。棺中的慈禧头戴凤冠,冠上嵌外国贡品特大珍珠一枚,身边有金佛、翡翠佛、红宝石佛、白玉佛各27尊,每尊佛重175克至400克。 慈禧的脚下还放有两只翡翠西瓜、两只碧玉甜瓜,10个翡翠桃子,100个黄宝石李子,40颗红宝石大枣,60颗黄宝石杏。 在她的尸身上还有两颗翡翠白茶,绿叶白心,菜心上伏着一只绿翡翠蝈蝈,菜叶上还落着两只黄宝石马蜂。 尸体左侧放有玉莲花一枝,三节白玉石藕上有天然灰色的污泥,节处生出绿色荷叶又开出粉红色莲花。另外,还放有黑色玉石。 在尸体右侧,放有玉雕红珊瑚树一枝,绿叶红果蟠桃一枝,树枝上落有一只翡翠小鸟,均是天然色料精雕而成。 当慈禧尸身上下左右放满了宝物之后,又盖上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织金陀罗尼经被。 当时盛殓慈禧的官员又捧出四升珍珠宝石全部填入棺内,尔后又放入8匹玉制金马,18尊玉制罗汉。据估算,这一棺奇珍异宝价值5000多万两白银,仅慈禧身穿的那件绣珠服褂就价值白银265万两,凤冠上那颗大珍珠价值10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朝库存白银还不足7000万两。 慈禧墓中随葬的这些珠宝可再建4座同样规模的慈禧陵,然而,这仅仅是慈禧的一座陵所耗的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陵是1895年重新建造的,因当时慈禧嫌原修陵墓不够豪华,下令把修建了22年的定东陵全部拆除,重新再建。而且,原材料全部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外墙磨砖对缝,内壁雕砖泥金,彩绘全部贴金;屋顶琉璃瓦颜色改为深黄(与皇帝陵一样)。 隆恩殿汉白玉石柱上,雕满了“凤引龙”的图案,69块栏板内外也雕有“凤引龙”、“龙追凤”,这种凤玉龙雕是明示此妇人曾挟控着两代皇帝。慈禧三殿墙上金贴彩画龙飞凤舞,千姿百态,光彩夺目,用金量达到4952两。 慈禧死后一年,于宣统元年十月(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宫。仅仅20年后,便被孙殿英部盗掘洗劫。19年2月,清东陵管理所正式开放,才再次打开地宫。推开两道石门,从石棺床上见到一具完整的内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椁被扔在西北角。这是1928年此陵被盗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匆忙清理重殓的。年元月,内棺被专家打开,确认这个上身包裹黄绸、裤子上绣满“寿”字、右脚穿白绫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 如今,我们见到的内棺已入整修后的外椁。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正是她对自己死后之葬也要如此骄奢,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 慈禧棺椁内的珍宝,价值在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 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连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8 尊,玉石18罗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一棺的奇珍异宝,聚起的自然是巨祸。她闭上眼仅20年,又一位和她同样巧取豪夺横抢暴掘的大盗,将黑手伸向了她,并将她毁棺抛尸。

慈禧太后棺内的宝物

清慈禧太后喜爱玉石珠宝是出名的,用国家财力罗织宝物,生活奢侈有加。慈禧死后,生前喜爱的东西也得陪她而去。据太监李莲英所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载:慈禧棺内最珍贵的是她头上戴的凤冠上的一颗珍珠,重四两,大如鸡卵,值1000万两白银。其次是她口中含的一颗夜明珠,此珠分开是两半,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后即发出一道绿光,在夜间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慈禧的东陵被孙殿英指挥部队盗掘后,此珠被孙殿英获得,为了让蒋介石放他一条生路,孙又将夜明珠秘密送给了。在慈禧的尸体边,还放满了宝石、宝玉、翡翠雕佛、翡翠西瓜、黑玉荸荠、红珊瑚树等 700多件珍宝。当尸体入殓完毕,又发现棺内尚有空隙,又倒进4升珍珠和红、蓝宝石2200多块。仅这些填空的珠宝价值230万两白银有余。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罗尼经被。经被上缀有900颗珍珠,估价18万两白银。当时的盗墓贼拆走了这些珍珠后,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直到19 年,文物工作者清理东陵地宫时才被找到。根据有关专家评估,慈禧棺内的葬品价值按当时清的财政算法,相当于6000万两白银。

刘成禺(1876-1952年),字禺生,湖北江夏人,出生广东番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海外报刊宣传,为当时著名报人。刘禺生曾响应革命党,反对袁世凯称帝,以近三百首《洪宪纪事诗》闻名于世。其诗集《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刊出时,孙中山,章太炎为之序。晚年则将“平生首尾未完毕之书,典章文物之考证,地方文献之丛存,师友名辈之遗闻,达士美人之韵事随忆随录”,成《世载堂杂忆》。该书一九六○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入“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董必武为之序。 《世载堂杂忆》凡三百页,共记一百六十条。文笔细致蕴藉,平实而条达,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其中,第一篇记“清代之科举”,第二篇记“清代之教学”。记录之翔实,叙述之清楚,实为介绍清代教育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凡欲了解清代教育之人,恐怕不可不读。此处抄一段介绍当时的读书风气,以飨读者。 “当时中国社会,读书风气各别,非如今之学校,无论贫富雅俗,小学课本,教法一致也。曰书香世家,曰崛起,曰俗学,童蒙教法不同,成人所学亦异。所同者,欲取科名,习八股试帖,同一程式耳。世家所教,儿童入学,识字由说文入手,长而读书为文,不拘泥于八股试帖,所习者多经史百家之学,童而习之,长而博通,所谓不在高头讲章中求生活。崛起则学无渊源,俗学则钻研时艺。春秋所以重世家,六朝所以重门第,唐宋以来重家学,家训,不仅教其读书,实教其为人,此洒扫应对进退之外,而教以六艺之遗意也。” 其中,崛起和俗学实为一类,学无渊源,以钻研时艺博取功名为其教学目的。书香世家则不同,不仅学有渊源,在教育上崇尚通才教育。除应付八股试帖以外,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不仅教其读书,实教其为人,此洒扫应对进退之外,而教以六艺之遗意也”。这也是书香世家不同于崛起和俗学的本质所在。 中国自一九○五年废除科举,教育为之一变。变的结果,一是新式学堂的兴起,教育的国家化和平民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二是扎根乡绅阶层,沉浸儒学传统的的书香世家的逐渐消失。到了上世记六十年代末,不仅传统教育荡然无存,连羽毛未满的新式书香世家也差不多被一网打尽。从此斯文扫地,俗学泛滥,教育成了国家的工具和利器。国是崛起了,人却消失了。这不能不说中国教育的大悲哀,大遗憾。 记得十多年前,在哈佛一次课上,一位美丽的韩国女生下课跑来跟我说:家父一直最欣赏中国文人,常在她面前说中国文人有学问,有才艺,敢承当,待人以礼,是韩国读书人的榜样。

宋美翡翠麻条手镯最后去向

一生痴迷翡翠

正是因为对翡翠的热爱,即使是当时的上海帮会大佬和当时的高官,也会争相收藏翡翠,寻找机会把翡翠献给。孙殿英因盗窃慈禧太后的陵墓而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当时,翡翠大王铁宝亭重金购下一块极品翡翠料子,请工匠雕成了一只麻花手镯。后来,杜月笙花了4万大洋买来送给夫人。后来杜夫人忍痛割爱,又送给了。在100岁寿辰时仍然还戴着,可见对这只镯子多么喜爱。

是继慈禧太后之后20世纪引领了翡翠时尚的先驱,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常佩戴的翡翠麻花手镯。对翡翠极其热爱,经常佩戴翡翠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直到2003年去世,翡翠伴随其渡过了漫长的岁月。

翡翠色泽明艳,质地剔透,价值高昂,历来受到女性的青睐。所以,身份显赫的慈禧和都钟爱翡翠,就在情理之中了。

翡翠,之所以讨人喜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翡翠透度高,净度好,质地剔透,具有夺人心魄的美感。2,翡翠色泽明艳,分布均匀,具有极佳的装饰作用。3,翡翠雕工精湛,器形规整,佩戴舒适,具有工艺之美。

清代玉器,在继承了数千年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创新,深深表现出它的时代特点:新、奇、特、高。

一生痴迷的两只手镯,单品价值早已过亿

后来杜夫人忍痛割爱,又送给了。在100岁寿辰时仍然还戴着,可见对这只镯子多么喜爱。据说,两只手镯,每一只价值早已过亿。我们怎么看呢?其实,这类手镯都有一个共同的判断标准。首先,种水色俱佳。

的麻花翡翠手镯现在价值过亿了,目前市值约两亿人民币,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多家评估公司作出的估价。它具有以下特征:1,传承有序,且有故事和名人效应。2,质地剔透,满色满翠,色泽明艳,制作精良。

的翡翠麻花手镯,现在价值过亿了,不少评估公司估价超过两亿人民币。那是一对天然翡翠,满色,满翠,绞丝造型的翡翠手镯。除了种质剔透,色泽明艳,更重要的是名人佩戴,传承有序,知名度高,背后还有一些故事。

宋美玲收藏的翡翠饰品中有很多是最好的。她戴的翡翠马鞍戒指,胸前戴的翡翠别针,耳朵戴的翡翠耳环,但她戴的翡翠麻花手镯是唯一特别珍贵的。

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从此对这个翡翠手镯呵护有佳,随着时间这个手镯越来越通透,越来越光亮,翠色更加鲜艳,从不离身。

宋美翡翠麻条手镯最后去向

1、的翡翠麻花手镯,现在价值过亿了,不少评估公司估价超过两亿人民币。那是一对天然翡翠,满色,满翠,绞丝造型的翡翠手镯。除了种质剔透,色泽明艳,更重要的是名人佩戴,传承有序,知名度高,背后还有一些故事。

2、,这手镯是同料的一对,而不是单只,尤其难得。

3、最后做出了数百只极品手镯,老人从此富甲一方。真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其中一只手镯,几经辗转,成了的心爱之物,时时把玩,喜爱至极。另一只就是麻花镯。

4、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从此对这个翡翠手镯呵护有佳,随着时间这个手镯越来越通透,越来越光亮,翠色更加鲜艳,从不离身。

5、宋美玲收藏的翡翠饰品中有很多是最好的。她戴的翡翠马鞍戒指,胸前戴的翡翠别针,耳朵戴的翡翠耳环,但她戴的翡翠麻花手镯是唯一特别珍贵的。

6、色泽:色正,色匀,色浓,色阳。二是渊源极品,这对手镯本来不属于,而是杜月笙夫人所有,后转赠,拥有的过往。目前这对手镯保守估计是千万级的,相关资料和,只要百度:翡翠还是可以查到更详尽的信息。

的翡翠麻花手镯,现在价值过亿了吗

1、在100岁寿辰时仍然还戴着,可见对这只镯子多么喜爱。据说,两只手镯,每一只价值早已过亿。我们怎么看呢?其实,这类手镯都有一个共同的判断标准。首先,种水色俱佳。

2、最贵的翡翠手镯价值超过两亿说起最贵的翡翠手镯,很多翠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的翡翠麻花镯。

3、第二位就是,引领了我国当时的时尚及翡翠的地位,而她的翡翠麻花手镯也赫赫有名。玉石手镯就是中国独有的首饰,因此在海外的华人都以拥有一只玉石手镯为荣。

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

我怎样活到100岁——陈立夫谈养生

陈立夫说:“我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它的病亦生过,如今居然能活到100岁,已很知足。我总结自己的养生方法,应有如下几种:

熟睡 我一躺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入睡,这是恢复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发脾气 每次遇到困难,我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 学会健脑 我很小在私塾读书时,记忆力就比其他同学强。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就背熟了。平时要多用脑,注意多食补脑食物。

有恒心 我不仅记忆力强而且还能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我一般不睡懒觉。以前清晨锻炼时,在街上总会碰到一位僧人,三步一拜地化缘,从不间断。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晖是为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追问,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答日:‘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后来听说他终于建起了一座庙。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之后,再进行其它运动。如跑步、游泳、滑冰、打拳等。 年纪大了以后,我每日3顿饭后由护士陪同走路,每次约走600步。

养心在静,贵在淡泊明志。我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绝不愿看见。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 由于祖母喜食素菜,家中每日两素两荤,这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认为好吃可以不问其它。我则坚持‘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 听说,有一位美国的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这与中国老年入睡眠前以热水冼脚,非特别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心不安,而受制于人,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我从80岁生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冶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陈立夫养生语录

二十多年来,我利用淋浴一并做运动,水冲到哪一部位,就用手哪一部位。在淋浴时做此运动,必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应是我创见。

“四大家族”、“蒋宋孔陈”等名词为20世纪的中国人所熟知,这“四大家族”被公认为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上、财富上的显赫家族。而且,“四大家族”的多数成员又是长寿之人,这一点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浓厚兴趣。陈立夫本人并非出身长寿家族,其兄陈果夫就在去台北后不久去世,然而,退出宦海的陈立夫,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声名鹊起,这一次他的出名并非是在政坛上崛起,而是他主张“用中华文化统一中国”的言论和他的长寿之道在全球华人圈内的影响。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陈立夫原名祖燕,号立夫,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他生于1899年,卒于2002年,享年103岁。

陈立夫的叔父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杀。受其叔父的影响,陈立夫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国民党,和其兄陈果夫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组织大权,建立了CC系,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力宣传中医,被誉为中医“守护神”。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有评论认为:“陈立夫众多著述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他对西方文明负面的严厉批判。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前后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金元帝国可谓知根知底,他认为所谓美国模式决不可以成为世界的样板。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和商人是绝对不会考虑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承受能力的,无限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将把人类带向灾难的深渊。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存智慧,回归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陈立夫的学术思想中,而且在他对人生、对健康养生的态度上,也无不闪现着崇仰自然、顺应命运的智慧之光。

“立夫养生学”

●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

● 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

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一、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二、老伴。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代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惟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姊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争吵之主因,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字。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听到有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谨供大家参考。

三、老友。人不能孤陋寡闻,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应交的益友。昔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道义之交,以文会友,交友辅仁为目的也。为欲维持长久友谊,亦有八个字,供大家作参考:“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四、老本。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自己也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他患有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还生过其他的病,以此非强健之身居然能活过100岁,其中大有学问。

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所期望的,但是非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他还写道,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陈立夫在文中谈了他的独到体会: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这是解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二、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所以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当我29岁担任了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后,我都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三、记忆力强。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塾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凭记忆力强,平时往往不带书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诵如流。后来到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我除了英文学得迟了,比不上人家,国文则常在班中同学之上,其他数、理、化因记忆力强,考在同学之前,总分数第一,每一学期可得奖状一张,四年得了八张,墙上都贴满了奖状,他人见了都赞美不已。

四、有恒心。因为我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我的早起,在家中为第一人,去上学在街上则天天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韦驮像用于化缘,三步一拜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请问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为的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问他,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我又问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助你造庙?”他答曰:“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他就拜着走了。

后天的保养。

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昔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常动故也。”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自力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世纪矣。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我每日三顿饭后走路,由护士陪同,每次约走500~1000步,行此已有20年矣。

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得多,自然适合,我即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我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五、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七、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我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乃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我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

陈立夫是在政治上(尤其是前半生)背负了很大罪责的人,按照常规理论,像陈立夫这种以政治为生命的“党阀”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是会极大损害健康的。1949年以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们都有政治失意、“理想”破灭的问题,但同时又有一个有趣现象:去台的国民党高官普遍长寿,超过百岁高龄的就有、陈立夫、张群、张学良、薛岳等人,据说此现象在世界历史中都是罕见的。要揭此谜,需要对有关个案进行研究。在现存的国民党高官养生档案中,陈立夫的资料无疑是最丰富的,他的养生经验已被冠名为“立夫养生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内容之丰富。在《成败之鉴》一文中他写道:

我年事已高,但身体仍甚硬朗,所以对于养生也小有心得。我自小即有一偏好,总喜欢吃鸡、鸭、猪等的脑子,但不多吃,差不多两星期至一个月吃一次。也许有人不相信,比方到现在,我的视力仍甚佳,我觉得这和我喜吃小银鱼有关系,我用小银鱼炒蛋,每次总有一二百条吧。在旧时传说中,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如果属实,那么我吃下一二百条小鱼,即有三四百只眼睛的营养,长期下来,便足使我的视力保持良好,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有一个理由很科学,即人的体内不是像农业社会的,而是像工业社会的,它自己能制造其他需要的原料。也就是说吃下什么东西,将经过消化系统供应人体内所需该类东西的部分,使之化合制造。不一定要吃什么补什么,只是到了老年才需要,有如人在年富力强时,体内有似自己种棉、纺纱、织布、自制衣服穿戴,但年纪老了,已无能为力自力更生,即应花钱买件现成衣服以供所需,如吃鸡、鸭、猪脑,借以补脑者就是此道理。

但这类补品因含胆固醇太高,实不宜多吃,要恰到好处,即能供其所需分量,便不致有害了。比如我有时买一个猪心吃,通常一月吃一次,再加以隔一两个月吃猪脑,自应无问题。因为我检查身体报告中,我的胆固醇只有一百八十,自然可以吃的。

最近从瑞士回来一位先生,他说在那边有一家医院,发明了“吃什么补什么”的特殊疗法,事实上医好了很多人,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德国总理阿登纳等政要名人,都是此种医疗方法的痊愈者,尤其阿登纳的临终遗言更发人深省:“德国大学应研究以细胞补细胞的医疗法。如我不是经此医疗法医好疾病,则我不会为国家又服务二十年!”

根据那位许先生的说法,瑞士这家医院的医疗法,是从羊肚子取出羊胎,经过消毒后烤干、分类、解剖,将耳、目、口、鼻等各器官及内脏各部分一一磨成粉末,并制成针剂,予病人注射,其治疗效果奇佳。此一医疗方法,将来必因疗效之显著,而扩大施行。

由此看来“立夫养生学”确实是博各国医学之长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学问,既有启发性又有现实操作性。

关键词:养生在动 养心在静

归农养鸡 怡情治背痛

● “不生气”的原则使陈立夫很快从宦海烦恼中解脱出来,终于在养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 背负饲料的中等体力劳动奇迹般治好了背痛。

陈立夫27岁就担任国民党党内要职,前半生的政治生涯内,他在180个部门工作过,公务繁杂。他从来不生气,遇到挫折,总是在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因此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的败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被***打倒的,而是国民党自身散漫和腐败导致“自己打倒了自己”。要想在台湾站住脚,一定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拿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开刀。

很快,蒋介石就下令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给陈立夫送来5万美金,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此举是希望他离开台湾。

离开台湾前,陈立夫去向蒋介石辞行。刚好蒋介石有事外出,只有在家。取出一本书说:“你在政治上负过那么大的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本《圣经》,你带到美国去念念,也许会在心灵上得到一些慰藉。”

陈立夫闻听此言,叹了一口气,指着墙上的蒋介石画像,非常动感情地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希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

但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所以,他还是拿着那5万美金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陈立夫对《易经》的哲学观大感兴趣说:“第一类:六爻皆为可变之,爻或皆为不可变之爻者。第二类:有可变也有不可变之爻。”他认为这句话中观物取象的观念,万物交替的意识,发展变化的观点,与他的经历都有着息息相通之处。特别书中所强调的“无平不破,无往不复”,正好是他在国民党中境遇的写照,他曾经红极一时,最终一落千丈。但如果对此遭遇耿耿于怀,只能徒增烦恼,招病损身而已。因此陈立夫索性消隐了政治上的勃勃野心,以“独善其身”自勉,终于在另一个人生领域获得巨大成功。

陈立夫刻苦钻研《易经》,并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做笔记,写成了《四书道贯》,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很畅销,一版再版,竟卖了3万册。陈立夫非常高兴,心境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以读书写作为精神寄托,不再为宦海沉浮耿耿于怀了。

陈立夫觉得,做过官员的人保持心境安宁、不生气的首要原则是“不在其位,不司其职”。美国记者来访他,他绝口不谈国民党和***。

有一次,他被问得实在无法回避了,就说:“过去国民党是我一手搞的,过去的党打败了,打败了就打败了,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有什么好谈的?”

夫人孙禄卿接过来说:“我觉得立夫未必总为此事自怨自艾,远离政坛,也可能是我们后半生的一大福分。”

记者追问孙禄卿的话说:“夫人感觉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如何?”

孙禄卿说:“别看我们现在这么忙,我倒觉得是人的生活,过去在南京,哪里是人的生活呢?”

陈立夫接过来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易经》上也讲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当今落此光景,也是自然规律。”

记者问陈立夫:“那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陈立夫笑笑说:“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在美国,随遇而安的陈立夫为了维持生计,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白手起家,开始晚年创业。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全部是陈立夫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走出了“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的苦闷情绪。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

1961年,陈立夫夫妇回台湾奔父丧,在台湾盘桓了40多天,回到美国后,发现鸡场荒芜一片。他们立刻全身投入重整家业,还扩大了规模。最多时,他们养的鸡超过7000只,还雇了工人帮忙。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在陈立夫的长篇回忆录中,他回忆了在美国的田园生活:

我为什么要选择养鸡行业呢?因为我想替已工作这么多年,侍候了蒋公和党内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侍候任何人!那么去照料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此时,美国的蛋价很好,故从事养鸡业也颇能赚钱,而半年下来,我们赚了5000元。

在美国养鸡,饲料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和控制,但我们的农场却用人工,很不现代化及科学化,且饮用水也不够,乃以所赚之钱购买了部输送鸡粮机器,和开掘一口深水井,5000元就这么花掉了。

不过,养鸡也有方便的一面,就以饲料来说,只要一通电话就会送来。那时我健康良好,100磅的饲料,我一弯腰就能扛起来。甚至过去有的脊背疼宿疾,经养鸡劳动后,也不再有复发的感觉了。

后来,新泽西州的养鸡业衰落,陈立夫的鸡场也开始赔本,一场森林大火又把他的鸡场烧了个精光,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他和夫人没有气馁,也不想投靠子女,再次买回少量鸡来饲养,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关键词:肌肉劳损

菜根香”的身体力行者

● 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是一种健康食品。

● 加以选择地吃水果,不但不会造成血糖升高,还能善糖尿病。

● 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能促使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减慢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引起餐后血糖下降。

纵观各国首脑人物的保健食谱,燕麦粥总是不可少的食品。在中国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共双方的***都把燕麦粥当做养生佳品,、朱德、,每天一缸燕麦粥的习惯被厨师们私下形容为“马饲料,养生宝”。而这被一般人过去用于喂马的燕麦,也照样是国民党达官贵人们桌上的珍馐,、居正、林森、孔祥熙们不说,连国民党大员中以纸醉金迷、日嫖夜赌出名的蒋鼎文,每次滥饮或过完之后,必交待其卫士为他准备一大碗牛乳冲燕麦片,以“排毒养血”。

每天早餐陈立夫食谱不管如何变化,燕麦粥是不会少的。

燕麦是一种谷类,主要生长在寒冷地区,除欧洲地区外,中国河北、内蒙等地种植较多。因为它的质地较硬,吃起来口感不好,所以长期以来并不受欢迎,主要用做马的饲料。到了现代,燕麦的好处才渐为人知,成了广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在《时代》杂志评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麦名列第五。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以它和糙米、全麦一样,是一种健康食品。

陈立夫曾留学美国,晚年又长期在美国生活,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养成了吃燕麦食物的习惯。陈立夫后半生与糖尿病为伴,能够长命百岁,可以说是仰仗了燕麦之功。

燕麦的脂肪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多的。燕麦的脂肪主要由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构成。据统计,亚麻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亚麻油酸是人类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不仅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且是合成前列腺素等的必要成分。

燕麦含有多种能够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如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皂甙素等,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的含量,从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治疗糖尿病效果非常好。

此外,燕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E、叶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含有的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也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改善神经衰弱的功效。

老年人尤其应该多吃燕麦。老年人容易便秘、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很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而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整肠、调节肠内细菌生态、通便的生理作用。

 

大肠水疗正常收费是多少

大肠水疗主要是排出体内毒素、宿便和治疗便秘的,在美容院一般80-120元/次,在医院200-300元/次,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是需要长期保健的,建议你卖一台洗肠仪比较发算,大肠清洗是没任何副作用的,就象我们天天洗澡一样的简单。健康久久保健 可在百度、谷歌搜索“洗肠仪”咨询。不要担心,你是完全可以保持你的私人空间,在单独的房间里,自己完成大肠清洗全过程,不暴露自己的隐私。

便秘及宿便不解决,其危害其实是很大的哦。中西医皆有粪便之毒是百病之源的理论:因为大肠是人体的垃圾站,粪便是必须尽快排除的东西,不及时排除,就产生大量毒素随着血液进入体内引起自身中毒,毒害整个机体,导致免疫力下降,形成亚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宿便的毒素也是一切癌症的诱因。宿便会产生毒素也许你没想到,那请你想象一下熟食在37度的环境里3-4天会怎么样?人的大肠有1.5米长,而大肠里的粪便运动速度是2-5厘米/小时,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粪便在大肠里就要停留3-4天。所以日本肠内研究报告指出每个成年人都有宿便。关于宿便的危害中外医学专家都指出过。俄国著名细菌学家梅奇尼就是因为发现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和阻碍人们长寿是宿便的毒素而获得了1908年的若贝尔医学奖的;世界著名癌症学家戈尔卓:1000位癌症患者中有999位是因为他本人的粪便之毒引起的;世界微生态学会、世界肠道细菌学专家日本的光冈知足在他那本风靡世界的《肠内革命》一书中指出:认为只不过是便秘而已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肠的疾病是万病之源,肠内健康是健康之本;汉代的王充: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晋代的葛洪:长生要清肠,不老须通便;唐代的孙思邈:便难之人其面多晦,面晦者必难便;明代的李时珍:肠常清,肠无渣,气脉通,病可出。天天洗肠,百病不生,青春永驻。长寿健康。近年来很多地方兴起了肠道水疗——洗肠,环保无副作用,买一台洗肠仪,尤其美国技术的,进口原配件的洗肠仪,性能很好,品质很好,非插入式,自己在家里天天洗,就像我们洗澡一样方便舒适,轻松解决便秘,清出宿便。一生坚持天天洗肠享年106岁;宫雪花洗肠年过花甲却貌若**;郑裕玲更是洗肠癖;叶倩文洗肠报苗条;章小蕙年花2万元洗肠;张曼玉天天清肠排毒;戴安娜年花4千美金洗肠......可在百度、谷歌搜索“洗肠仪”咨询。

最贵的翡翠多少钱你知道最贵的翡翠产品都有哪些吗

1、最贵的翡翠建筑价值过百亿

在缅甸,有一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翡翠佛塔——曼德勒翡翠佛塔,这座佛塔由1500吨翡翠修建而成,造价超过100亿。

它成功拿下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翡翠玉石佛塔。

2、最贵的翡翠手镯价值超过两亿

说起最贵的翡翠手镯,很多翠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的翡翠麻花镯。

翡翠麻花镯据说是上海大亨杜月笙送给的,极为喜欢,一直佩戴,从不离身,19年百岁寿诞的时候,她还佩戴着这款手镯。

90年代的时候,香港翡翠玉石界对它的估价达到4000万港币,到了今天,不知道要翻多少倍。

但是要说明的是,这只翡翠麻花镯到今天并没有特别明确的估价,不少翡翠爱好者认为它的估值肯定是要过亿的。

还有一只翡翠平安镯,这只翡翠平安镯是在2012年云南昆明第二届国际珠宝展上展出的,虽不是满绿,却整体通透飘逸,灵气逼人。

当时的估价是9000万,到今天的价格肯定也要翻了几倍。

但是现在要说的是最贵的翡翠手镯,却并不是上面这两只,而是下面这只顶级玻璃种满绿翡翠手镯。

这只手镯是在2013年上海展览馆展出的天价翡翠手镯,据说价值2亿人民币。

这支手镯是玻璃种的顶级绿翡翠,看起来通透美丽,无疑是极品中的极品,可谓是非常罕见。

当时有国际收藏家想要买下收藏,然而并未如愿。

3、最贵的翡翠珠链价值2亿

这串翡翠珠链翠友们应该都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名媛芭芭拉·赫顿的翡翠珠链。

这串翡翠珠链用最为珍贵的缅甸老坑玻璃种帝王绿翡翠制作,共由37颗翡翠圆珠串联而成。专家估算每颗翡翠圆珠的单颗价格在100万人民币左右。

201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这串翡翠项链最终以2.14亿元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2.75亿,当然现在肯定不止这个价格了。

4、最贵的翡翠观音挂坠价值1.2亿

翡翠观音是东方佛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最贵的翡翠观音吊坠当时的估价是1.2亿元。

在中艺全国珠宝展开幕盛典上,香港女星钟嘉欣佩戴这款翡翠观音压轴亮相,引起轰动。

卫岗的由来

与卫岗牛奶不得不说的内幕。。。转帖

花音小小 2012-09-28 14:00:46

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在南京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足迹。在南京东郊的卫岗,把这一地区作为扶助贫孤的热土,在她的赞同倡导下,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惠农贫民小学、果木场、家禽场等,其中1928年-1949年与卫岗牛奶和奶牛结下的二十一年的情结,堪称近代奶业史上的。

1929年在南京中山陵园卫岗创办了卫岗奶牛场,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国民创办的奶牛场,亲自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30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奶牛场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实验农场。

牛场的诞生——北伐战争后的爱心产物

1924年-1927年,北伐战争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军队40余万人,收复大半个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残酷的战争也留下了大量革命军烈士的遗孤。

1928年10月,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议:设立遗族学校筹备委员会,由蔡元培、何应钦、、、何香凝等人担任委员。筹备委员会在中山陵园设立办事处,负责筹建。同年11月,国民决定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收容和培养北伐战争中阵亡者的子女和亲属。名誉校长为,实际校长为。在宋氏姐妹的督促下,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蒋介石也亲自多次前去,最后学校的校址选定在中山陵园范围内,就是今天南京中山门外卫岗55号,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所在地的范围。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占地共200余亩,1929年9月落成。校门为传统牌楼式,校门正面由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书写“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背面是蒋介石亲笔题的“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学校招收学生皆是追随孙中山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遗孤,目的是让他们在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地生活和学习,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学校设有小学六个年级,入学年龄6至11岁。另设一个职工科农事班,入学年龄最大不超过20岁。全校分为职工、小学、保育三部,后来又办了中学。这群孩子在学校免费接受教育,高中毕业之后大多被当时的陆军和空军部队吸收。

纳西式教学方法,根据“手脑并用,自力更生”的办学方针,在孝陵卫、小卫街一带,办起了遗族学校实验农场,在学校附近四方城,办了个实验牧场,又在中山门内兴办实验园艺场,让各科系的学生边学习边劳动。

遗族学校投入使用的同时,在校园北侧建起一座占地40多亩的校办奶牛场即卫岗奶牛场,担任校董事长。优质的牧牛和牛奶是遗族学校的一大特色。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30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生产出号称当时中国最好的牛奶。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之后,必须饮一磅牛奶,可以说他们是喝着地道的鲜牛奶长大的。遗族学校喝牛奶的风气,还影响了南京城里的众多富裕之家,大家纷纷开始喝奶强身。

牛场精心的管理——亲自呵护

据最早一代的卫岗员工九旬老人汤鹤松、曹金才介绍,亲自参与了卫岗奶牛场的创建和管理。作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国民创办的奶牛场,曾动用特权,保证遗族学校和牧场所需经费由徐州到连云港铁路运营利润支付,由当时交通局局长钱大钧签字然后送到遗族学校。在牧场规划阶段,她亲自参与四号牛舍的设计;在水源无法解决时,她建议使用地下水,建成一座高50米负地下100米的供水铁塔。

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美国,这样的经历使她更多接受了西方的理念并用在牧场管理上。30年代,曾聘请美国人宋宝卢担当任顾问长达七年之久,后奶牛由南京迁往成都时又聘请一名加拿大专家担当任顾问,同时安排自己的中文秘书钱用和长年负责生产管理。

30年代初期,每月都要到牛舍去巡视,从遗族学校到牧场有一条400多米长的小路无法行车,她就坚持步行。当时奶牛一天要洗两次澡,每天量一次体温,每头牛反刍的次数要做记录,以观察奶牛的健康状况。饲料除了粗细搭配,还要把黄豆磨成浆混入其中。加上荷兰黑白花、英国囚赛黄奶牛的品质优良,高产奶牛单产竟达到50kg左右,这些都与的严格要求有关。有一次,有位挤奶工患砂眼,怕传染给奶牛,便让自己的私人医生每天为这位员工清洗眼睛长达半年直到痊愈。

期间传闻说,住在南京小红山官邸时,为保持皮肤细腻滑嫩,经常用牛奶洗澡。据蒋宋身边的工作人员侯鸣皋曾著书回忆证实,当时,每天送到官邸的牛奶只有10磅左右,根本不够洗澡。

牛场几经波折的迁移——“无微不至”

1937年11月份,南京即将落入日本军队虎口,危急关头,决定实施一项庞大的搬迁,把奶牛运往重庆后方。在她直接安排下由钱用和秘书等人组成管理组,由当时的牧场场长王育民组成饲喂组,11月下旬,这支特殊的队伍由浦口乘火车前往徐州。一路上,50多头奶牛被装在6节火车皮里,喝不上水,吃得也很差,体质明显下降,在经郑州到达长沙时,有10头患上炭疽病死亡。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停止转移,就地建牛舍让奶牛养息。这一措施果然有效,在经过7、8两月高温后牛群的健康状况很快好转,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1938年12月,卫岗奶牛经历了一年多的漂泊到达宜昌,在继续逆江而上时民生轮船公司的小火轮无法将牛群运达重庆,得知后又找到英国商船“荆门”号托运。在牛群抵达重庆后因天气潮湿需要转到成都,在车辆匮乏的情况下,动用军车把奶牛运到目的地。在抵达最后一站华西坝牧场时,如释重负,特地赶到牧场看望了王育民、黄植诚、韩宝国等人和奶牛。当年随同奶牛“抗战”的曹金才谈起这件60多年前的往事唏嘘不已,他说没有的努力,卫岗奶牛完成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搬迁是不可能的。

从1938年底到1945年在重庆的6年,与卫岗奶牛感情又添了一分,时常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无论是在歌乐山、九龙坡、还是黄山、曾家崖等寓所,都配有专职的工人饲喂奶牛,牛舍由卫兵24小时全天候警卫,有时散步来到牛舍,询问饲喂的情况,与工人热情打招呼,完全没有“第一夫人”的架子。有一次,重庆遭日军飞机轰炸,牛舍的顶棚都被炸飞,所幸的是奶牛安然无恙,次日,即决定把奶牛送往成都的郊区以防不测。

抗战胜利后,又多次来到遗族学校和卫岗奶牛场,研究恢复工作。1946年国民还都南京,由于奶牛全部迁送成都,又积极争取联合国援助项目,一次性无偿拿到400多头奶牛,其中200头留在了遗族学校奶牛场,另200头运往天目山奶牛场,这样使卫岗奶牛场迅速走出战争的创伤,恢复了生产和市场的供应。

新中国成立后,遗族学校实验牧场及所属6家牧牛场被接管,合并组成国有的“南京奶牛场”。历经艰难曲折,卫岗的事业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奶牛留下了独特的体型,这样的过程也折射出平等看待生命的态度。直到今天,在奶业集团拥有2500头奶牛的汤泉牧场,仍能看到上世纪40年代卫岗奶牛的后代。一斑窥豹,作为卫岗乳业奠基人,对奶牛的爱心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