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和客机为什么停飞

2.二战后,日韩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

3.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协和客机为什么停飞

1992年油价多少_1992年93号油价

问题一:协和客机为什么停飞 协和飞机复飞以后,尽管英航和法航均表示会为协和飞机“延寿”,并将持续服役至2014年到2017年,但到了2003年4月10日,两家航空公司同时宣布协和飞机将会在同年10月退役,理由是自2000年坠机事故后乘坐协和飞机的旅客人数大不如前,加上九一一的打击,令航班需求更加疲弱,而且航空公司也不再愿意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同时负担节节上升的飞机维护成本。导致协和飞机提早退役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协和飞机本身的低盈利能力,甚至亚音速客机头等舱的利润比协和飞机更高。协和飞机日常维修费十分昂贵,每架飞机在飞行12,000小时后,须进行为期十个月的大修,每次费用达到一千万美元。根据英航和法航的财务报告,协和飞机提前退役可以为两家公司分别减少1.30亿美元和6463万美元的成本支出。此外,航空公司也失去了投放巨额资金进行飞机延寿工程的意欲。虽然协和飞机在10年代推出之时确是一项科技结晶,但在营运30年后,其满布传统机械仪表和开关的驾驶舱早已变得过时。由于协和飞机在超音速飞机市场上并没有遇到其他强劲的竞争者,协和飞机也没有受到商业压力而去提升航电系统和乘客的舒适水平。这个情况与同年代推出的客机(如波音747)相反。随着协和飞机的退役,这也是英航机队中最后一种需要配备飞行工程师的飞机。

问题二:协和客机停飞有美国因素吗 因为耗油高 跨一次大西洋 平均每人耗油一吨 而且噪音很大 加上发生了一起事故最后没人坐 就退役了

问题三:协和客机为什么停飞 因为耗油高 跨一次大西洋 平均每人耗油一吨 而且噪音很大 加上发生了一起事故最后没人坐 就退役了

问题四:协和式飞机为什么速度达到超音速,还是被淘汰了 超音速客机的停飞主要不是技术问题。不过比起技术上的可行性,航空公司更关心的是商业效益,制造商更关心的是否符合适航规定,产品才能卖得出去。

一、高维护和运营成本(盈利能力低)

耗油率过高,载客量小,经济性差,单位旅客成本高。日常维护昂贵,没有航空公司愿意赔本赚吆喝,用很贵的成本运很少的乘客。

二、噪音污染严重

协和式由于音爆水平高,所以被限制不得在大陆上空进行超音速飞行。非超音速阶段的噪音也降低了乘客的舒适性。并且由于超音速客机结构强度要求高,其舷窗非常小(乘客会感觉有些压抑)。

三、耗油率高

在油量一定的前提下,协和号的航程很短。这就意味着超音速飞机会失去很多较长的航线。

四、最直接的原因:飞机失事。2000年7月25日,协和号客机班机AF4590在进行起飞时辗过了跑道上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脱落的小铁条,造成爆胎,而轮胎破片以超过音速的高速击中机翼其中的油箱,之后引发失火,导致飞机于起飞数分钟后即爆炸坠毁于机场附近的旅馆,造成了113人丧命的悲剧。由于整个失事过程都被民众用家用录影器材拍摄下来,造成社会大众心理上的严重震撼,仅仅一次的失事就让协和号从此一蹶不振,虽然协和号客机在2001年11月重新启航,载客量一直都严重不足。因为对航空公司亏损严重,协和号客机终于在2003年退役。

问题五:协和式飞机的重大事故 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发生。一架协和式飞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后两分钟起火坠毁,机上100名乘客,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地面另有4名受害者。根据事后调查,协和式飞机在进行起飞时辗过了跑道上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脱落的金属片,造成爆胎,而轮胎破片高速击中机翼中的油箱之后引发失火,导致飞机于起飞数分钟后坠毁。这是协和超音速客机运营过程中唯一的一次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至此,协和式飞机25年的安全飞行无伤亡记录被终结。此次失事促使协和式飞机制造商重新改造机体设计,并修补缺陷。甚至利用制造防弹衣(Kevlar)原料纤维B来保护油箱,以避免油箱以后遭到高速的异物击穿。并且用了新式的轮胎。但尽管如此,由于整个失事过程都被民众用家用录影器材拍摄下来,造成社会大众心理上的严重影响,不论这种飞机以往声望有多高,但仅仅一次失事就让协和式飞机从此一蹶不振。协和飞机的轮胎一直是其弱点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在跑道滑行途中因异物导致爆胎事故。最早的一次记录是在15年6月20日,一架法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准备起飞时,一个机轮被跑道上的指示灯损坏。而之后协和飞机爆胎事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17年11月28日,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VFD)在达卡机场降落时重着陆。当时飞机以每秒14英尺(4.62米)的下降率着陆,而实际安全标准为最高每秒10英尺(约3米),导致着陆时主起落架严重损毁,发动机被拖行数百英尺。这架飞机在1982年5月27日法航结束巴黎―达卡―里约热内卢的航线后退役封存,1994年拆解。19年6月14日,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VFC)执行54号班机,由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时,主起落架其中2个轮胎爆胎,轮胎碎片击穿机翼,机翼上出现一个大洞,二号发动机、部分液压系统和电缆受损,同时引致大量燃油泄漏。事故发生后法国航空部门要求改进协和飞机的机翼设计,当时就提出用防弹物料保护油箱,但并没有落实执行。这次事故发生一个月后,19年7月21日,法国航空另一架协和飞机(F-BVFD)在杜勒斯国际机场再次爆胎。1992年3月21日,英国航空公司一架由伦敦飞往纽约的协和飞机(G-BOAB),在途经美国纽约东北海面17000米上空以2.0马赫巡航飞行时,方向舵上段大部分脱落,导致飞机剧烈震动及操控困难,飞行员尝试关闭一台发动机减轻震动并最终成功降落肯尼迪国际机场,意外中没有乘客受伤。调查发现意外可能是由于维修时的失当,维修时使用的辅料渗入方向舵部件的蜂窝状结构,导致金属结构强度减低。事故后,英航加强对协和飞机方向舵的人工和超声波检查。1998年10月8日,英国航空公司一架的协和飞机(G-BOAC),执行由伦敦飞往纽约的BA001号班机,在途经加拿大纽芬兰海岸时,方向舵下段一部分脱落。2000年7月7日,英国航空公司表示,在旗下6架协和飞机的机尾发现约6厘米至7厘米的“极微小”裂痕,而另一架的机翼出现裂痕更需要停飞检查,但英航表示这“对安全不构成威胁”。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发生。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TSC)由巴黎戴高乐机场滑行起飞时,被跑道上的一块由一架美国大陆航空DC-10客机脱落的金属薄片割破轮胎,轮胎碎片冲击油箱造成油箱内部燃油剧烈波动,油箱从内向外破裂,造成协和飞机失事。造成机上100人全部遇难。

问题六:协和式飞机为什么退出历史舞台 协和式飞机退役停航有多种原因:

1、噪音环保问题

由于是超音速航行,其“音爆”噪声对地面影响很大,可供选择的航线有限。

2、油耗问题

同样因为是超音速飞机,发动机油耗极大,由于当时油价上涨,显得很不经济。

3、飞行事故

协和式发生过多次事故,特别是2000年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造成100多人死亡,这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七:历史上最快超音速飞机“协和号”,为什么后来没人敢 所谓的超音速客机指的是飞行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还快的飞机,一般客机从纽约至伦敦要花上7小时,但协和号只要3.5小时,等于大大缩短一半的时间,而最快的一次纪录是2小时52分59秒,连3小时都不到!

不过因为协和号速度快,机票价格当然也不便宜,例如由纽约飞往伦敦的票价就要至少6980美元,因此协和号的乘客多半是政商名流,也给了外界“高贵名气”的形象。

然而,这一架乘载人类新历史的协和号却在2003年正式退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首先,造成停飞最主要的原因来自2000年7月25日的法航4590号班机空难。当时,法国航空一架协和式客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时,被跑道上一块金属薄片割破轮胎,轮胎碎片击穿油箱,最终造成客机失事。

这次造成机上109人全数罹难,让众人对于协和号的安全到存疑。其实,协和式客机的轮胎一直是它的致命弱点之一,协和号营运多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爆胎事故。

另外,隔年的911让全球人心惶恐,不敢搭乘飞机,国际民航业不景气,让原本高油量、高投资、低营收的协和号成本负担更高。

问题八:超音速飞机为什么暂停应用于民航,退役和停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阿? 这事仁、智各有见解。本人看法:一美国的 *** 。二,自身的原因。

协和飞机,为英法联合研发的世界唯一超音两倍以上客机,(苏联曾仿制被讥为协和斯基)。六十年代研制,七十年代投入商用。该机高速时,表皮增温近130度,机身伸长30厘米,较长航线可缩短时间一半以上。时速远超地球自转,从伦敦到纽约时差为4小时,而航时仅需3.5小时,乘客戏称为:没起飞就己经到了!启用时的轰动可想而知!美首出提出该机噪音过大,并对其在本国起降限制条件,后多个国家反响,严重制约了该机市场范围,其意不说自明。

与英纠纷不断,先是经费扯皮,后又因命名纠纷。噪音过大:油耗高:一小时20余吨,因而,只能越大西洋,而不能越太平洋。等、、以上均为技术原因,本可升级或改善,但合而不作,市场、经费己无信心。该机较为安全,00年,因跑道上一块其它飞机掉下的金属板,该机起飞时被击穿轮胎,继尔打破油箱,引起空中起火并坠毁。至此一蹶不振,03年最后一次飞行后,永久退出!

本人一直难忘其一飞冲天的雄姿,修长的造型,如白天鹅般卓尔不群。

问题九:协和式飞机为什么退役? 协和式飞机是10年代的产品,但电子设备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在自动飞行方面,协和式飞机能够达到Ⅲ级自动降落和起飞,即协和式飞机完全能按照程序和指令,在无飞行员操纵下自动进行起飞与降落。

由于协和式飞机设计于1960年代,所使用的技术只能代表60年代的技术水平,所以存在着两个重大的缺陷:一个是经济性差。协和式飞机一次可满载95.6吨的燃油,可每小时却要消耗掉20.5吨,耗油率较高。最大油量航程7000多公里,最大载重航程5000公里,由于协和式飞机航程较短,也就是说它只能勉强横跨大西洋飞行,而不能横跨太平洋飞行,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协和式飞机标准客座为 100,最大客座为140,载客量偏小,运营成本较高。从而降低了它的经济性。二是起落时噪音太大,致使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让它起落;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产生的音爆,被限制不得在大陆上空进行超音速飞行。

16年5月,英航和法航同时推出跨大西洋至美国的航线。后来,协和式飞机的定期航班中除了伦敦-纽约,巴黎-纽约的每日往返飞行外,由于噪音及成本等原因,其它都已先后终止了。英、法两国的航空公司在协和式飞机的运营上每年亏损4000-5000万美元。依靠两国 *** 补贴维持飞行。

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公司AF4590航班的一架协和式飞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后两分钟起火坠毁,机上100名乘客,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地面另有4名受害者。根据事后调查,协和式飞机在进行起飞时辗过了跑道上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脱落的金属片,造成爆胎,而轮胎破片高速击中机翼中的油箱之后引发失火,导致飞机于起飞数分钟后坠毁。这是协和超音速客机运营过程中唯一的一次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至此,协和式飞机25年的安全飞行无伤亡记录被终结。

此次失事促使协和式飞机制造商重新改造机体设计,并修补缺陷。甚至利用制造防弹衣(Kelvar)原料来保护油箱,以避免油箱以后遭到高速的异物击穿。但尽管如此,由于整个失事过程都被民众用家用录影器材拍摄下来,造成社会大众心理上的严重影响,不论这种飞机以往声望有多高,但仅仅一次失事就让协和式飞机从此一蹶不振。

更多资料:baike.baidu/view/278194?pf=1

二战后,日韩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分为:1945-1955的战后复兴时期,接着是高速发展时期,然后是13年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发展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占领军实施的经济民主化,为自己奠定了崭新的腾飞基础。这个经济民主化指的是“财阀解体”、“农地改革”、“劳动改革”。

另一方面,在产业方面。1947年起用了几种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到煤炭、钢材生产上去的“倾斜生产方式”,1948年起日本经济虽然伴有通货膨胀,但终于走上了经济复兴的轨道。在这被称为“稳定中的恐慌时期”,广大人民被迫储蓄,大量资金流入大企业。正是这样,扶助了此后大企业的发展,却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倒闭,失业率增加,社会日趋不安。就在这个时候,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日本的生产活动因战争特需飞跃增长,并且很快在1951年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1年9月签订了媾和条约,占领军时期就此告终。随之朝鲜战争也宣告结束,产业界一时陷入了频频发生的逆反性不景气局面。但是,这仅仅是过度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小小间歇而已。

从1955年开始之后的10年间,日本经济实际平均增长率为8%,几乎在长达1/4个世纪内,日本经济以世界最高的增长率持续发展。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尚居第7位,而12年后的1967年却跃居至第2位,过去的“中等发达国家”日本,如今已经被称为“经济大国”。

关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约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的积极投资。

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的技术引进。

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7、较轻的军费开支。

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诚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视人们立志“赶超发达国家”的雄心壮志。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

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是欧佩克石油组织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时有5个成员国。后来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陆续加入,成员国一度达到13个。1992年1月1日,厄瓜多尔正式退出,1996年加蓬退出。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1个成员国,它们拥有世界上已探明的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约占世界原油储量的39%。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年产油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