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构成要素包括什么_油价构成要素包括
1.新军事革命始于哪一年
2.谁在错失低油价对中国经济良机
3.民航业的生产要素有哪些?
4.任泽平解读2月经济数据:K型复苏
5.如何界定问题
新军事革命始于哪一年
始于1991年
:海湾战争
背景: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
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
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
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扩展资料
经过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
1990年8月1日,布什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
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 ——海湾战争
谁在错失低油价对中国经济良机
低油价对于中国、欧洲和日本等石油进口消费大国和经济体,将带来实质性利好。低油价相当于把钱从石油生产者的口袋转移到了进口大国消费者的口袋,而消费者通常会更快地把钱花出去,考虑到消费增长,低油价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很大。油价下跌使得实体企业基础性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下降,对企业构成实质性利好。
美国东部时间周一,具有指标性质的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大幅下挫5%,跌破45美元/桶,截至北京时间13日晚7点的价位是44.88美元/桶,创出近六年新低;欧洲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跌至47美元/桶,创出近五年新低(1月14日 中国经济网)。
自从去年6月起的这轮油价暴跌,已成为仅次于肇始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那轮油价暴跌,时间第二长的暴跌周期。既是按照从每桶100美元下跌计算,目前已经跌去55%。
预计未来石油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巨大。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再不会回到7个月以前的每桶100美元以上的价格。高盛预测,国际油价将很快下降到每桶40美元以下。
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挫对世界经济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折射出世界经济处于罕见的低迷状态,反映在对国际油价上就是需求下降,拉动价格走低。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挫又降低了实体企业生产和居民百姓的消费成本,作为经济的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维持在低位,对于企业、居民最终对于世界经济都是根本性利好。13—14年的中东石油禁运、19—1980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1990—1991年海湾战争,均导致了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给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高油价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容易使世界经济陷入“滞胀”。而油价的适度下跌无疑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受到石油价格下跌困扰的石油出口国主要为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是油价下跌的最大“受伤者”。石油每桶下跌12美元,俄罗斯一年就会减少4亿美元收入,沙特每年减少8亿美元石油收入。和伊朗类似,委内瑞拉96%的外汇收入和75%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出口,因此,受油价走低的冲击很大。俄罗斯的卢布危机、财政危机就是低油价导致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减少造成的。
低油价对于中国、欧洲和日本等石油进口消费大国和经济体,将带来实质性利好。低油价相当于把钱从石油生产者的口袋转移到了进口大国消费者的口袋,而消费者通常会更快地把钱花出去,考虑到消费增长,低油价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很大。油价下跌使得实体企业基础性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下降,对企业构成实质性利好。
中国作为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应该紧紧抓住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挫对国内经济提振的难得有利机遇。中国经济正在遭遇罕见的下行压力,实体企业低迷、内需消费不振。在此时,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挫无异于雪里送炭。
中国目前经济遭遇寒冬的两大因素是,企业受到出口下降、生产成本畸高、融资难融资贵等影响罕见低迷不振;国内消费内需始终难以启动。最新公布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进口下降0.6%,折射出内需消费的严重不足。从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和启动内需消费上入手是应对经济下滑的切实之举。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下挫给这两个举措提供了难得基础和机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9.6%,接近60%,较2013年的57%上升2.6个百分点。油价下跌有利于石油行业中下游的精炼、化工类企业降低原料成本。油价大幅下跌使燃料费用迅速降低,私家车主及运输行业从中获益匪浅,一些高耗能行业会成为获利大户。普通消费者也会因为物流费用的降低而受益,由此带动消费的增长。而物价回落又可以使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最大的有利影响是,国际油价下挫使得中国国内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生产企业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对企业收入和效益贡献率非常之高。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对于中国急于提振国内消费和降低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激活实体经济大为有利。
中国应该将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对经济增长的正能量发挥到极致。使得国际油价下降带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走低的效应通过市场化机制迅速传递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身上。千万不要出现肠梗阻和打折扣现象。令人悲哀的是,从去年11月到如今两个月竟然三次提高油品价内消费税,使得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对国内经济的提振作用大打折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体国家,在经济下行时期增税加费都是一大忌讳。
以防治大气污染、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为理由两个月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是开错了药方。目前,小汽车正在加速成为城市大宗大众消费品,同时,大量的公车,对成品油价格弹性已经非常之低。况且在油价接近8元时都没有减少出行使用,降到今天的每升6元左右,即使大幅度增加价内消费税对抑制出行也几乎没有效果。
中国与美国都是成品油消费大国,最应该借鉴的是美国成品油价内含税结构。美国成品油价内含税很低,只有15%,而中国已经达到45%,美国油价也低于中国,但并没有发生城市污染,起码没有中国污染如此严重。中国成品油含税结构与其他小国家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箱油半箱税,究竟是加油还是加税?最终还是由企业和消费负担了。这将大大影响到实体企业复苏和百姓消费的提振。最终对中国目前低迷的经济百害而无一利。这个教训应该深刻吸取。
民航业的生产要素有哪些?
一、环境是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因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而主要是指事物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由经济、政治、历史、法律、人文等因素构成。
在经济社会中,任何经济组织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中发展的。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加强。在国际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环境对发展主体的影响更加敏感、直接、深刻,也更加持久。
交通运输是社会性十分强的产业,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这种影响的国际化也更加突出。从产业内部来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交通方式连接和交叉逐渐紧密,经历了独立发展——竞争发展——综合发展的过程。从产业外部来看,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化和发展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国家、地区、洲际以至全球的经济、政治形势,金融、石油等发展的市场及供给渠道的变动,都会对交通运输业产生重大的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民航的发展同样如此。民航初建时期,由于规模小、范围窄,旅客构成单一,供给渠道一元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平稳的环境中发展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封闭、平稳的格局,民航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发展供给渠道多元化特征逐渐显现,与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受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诸如“9·11”、非典、汶川地震、金融海啸、国家宏观调整等,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国内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对民航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科学构建促进我国民航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民航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研究、创造和调整。同时,环境的变化不仅深刻地影响我国民航的发展,而且必将导致发展观念的变革。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模式、方式已不适应,必须以新的理念、模式、方式取而代之,并由此建立新的民航发展环境理论。
二、我国民航发展环境的基本构成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民航还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与格局都发生了及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一切,使得我国民航置身于崭新的发展环境之中。这是我们建设民航强国的基本环境。
我国民航的发展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法律政策环境。
(一)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是通过具有全局意义的社会变动对民航发展生产直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是通过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动去实现的。
宏观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
国际环境。民航开放性、国际性的行业特点,使之与国际环境的联系紧密。我国民航在资本、能源、飞机及配件、市场、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环境相连,有的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环境对民航发展的影响的状况有几个特点:一是经济性。国际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经济衰退,金融危机,无不制约着民航的发展。二是突发性。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动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带有很强的偶然性,且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三是竞争性。外航的进入和邻国枢纽机场的建设都对我们形成直接的竞争。四是全面性。我国民航发展的生产要素和基本都与国际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国际环境对其影响是全面而广泛的。
国内环境。就宏观而论,国内环境对民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国家的产业战略。这个问题过去很少提出过,但从对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和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这个问题对民航的发展,对我们建设民航强国的影响是直接和巨大的。国际上民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无不将民航的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另一个方面,是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过去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着力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以及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将使得国民经济状况出现重大质变,从而形成崭新的发展环境。这一切必将对民航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中观环境
中观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的某一部分或部门以及地区经济状况对民航发展的影响,其特点是直接、见效快、综合性强但不平衡。这一层次的环境状况,对于民航的局部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航整体战略的实现。
中观环境主要是包括市场环境、产业环境、行业环境和地区环境。
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市场。通过几年的深化改革,监管基本到位,经营主体企业化改造基本完成,市场规范和纠正机制基本建立,市场秩序开始好转,市场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为民航的发展营造了健康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还有一个我们以往忽视却极为重要的方面,即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劳动力的市场状况。这几年困扰民航发展的发展资金问题、飞行员跳槽问题,实际上都是生产要素逐渐走向市场后带来的新问题。
产业环境。产业环境主要是指交通运输行业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和联系。近年来,我国铁路不断提速,高速公路不断拓展,对航空运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分流了一部分中短程旅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各种交通方式的交叉、衔接和换乘,形成了综合交通能力。这是国家交通能力质的提高。相对于竞争来说,综合交通能力的形成,为民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良好环境,是我们建设民航强国不可或缺的发展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行业环境。民航改革形成的新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各部门间协调的质量。政企分开、机场属地化后,企业相互之间、与民航局之间不存在指挥关系,而当前民航对生产各个环节的协调和连接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保证航空运输生产的有序、顺畅、安全,是新的环境下的新课题。另一个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如何做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协调行动,并在行动中实现各自的利益,是一个新的课题。
地区环境。地区环境主要是指某一地区、地域或经济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状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和重点也不同,客观上要求从整体把握这些差异并施以不同的政策,促进民航平衡、协调地发展。
(三)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环境。企业环境往往表现为内外两个方面。外部环境主要是企业与、相关企业等的联系。内部环境主要是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企业个体成长,这里略而不论。
(四)法律政策环境
法律政策环境虽是民航发展的软环境,却至关重要,它主要是由保证民航正常运行的国家法律、法令和支持民航发展的导向性政策构成。法律政策环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民航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法律政策环境对民航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民航运行,二是建立市场秩序,三是强化薄弱部分。
民航发展环境是有机的系统。一方面,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民航发展的综合环境,作用于民航的发展;另一方面,民航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环境,改变甚至创造新的环境。因此,重视构建民航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民航发展主体与发展环境的和谐共进,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三、构建良好环境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发展环境的客观性决定其不可选择,是民航发展的基础。然而,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可以积极地反作用于环境,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造环境。建设民航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良好的环境,以促进民航健康快速发展。当前有四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
(一)确立民航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应该说,国家对民航的发展是重视的。对民航的发展十分关注,多次从战略的高度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支持。然而,民航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战略安排。笔者认为,从整体和战略上看,目前我国民航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地位与建设民航强国的客观要求是有差距和不适应的,必须重新定位。如不尽快调整或改变,我国民航大而不强的状况将长期继续下去。
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实质上是国家目标。笔者理解,所谓民航强国,主要应该是在国际民航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占有航空运输很大比重的世界民航强国。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本身就意味着已经把民航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民航是国际运输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航竞争力就是国家交通运输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的实施,应该是国家行为。最近,布什在视察运输部时,总结执政8年运输领域的工作,大部分篇幅是民航方面的政绩。在视察当日,他还签署了关于实施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总统令,明确了内阁各部的责任和实施路线图,并为今后的航空运输工作提出了建议。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之所以成为民航强国最为重要的原因。
显然,目前我国民航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在国家产业政策、财政预算、政策支持的安排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国家对民航发展的关注度不足以支撑我们实现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就此而言,当前我国民航的发展并不完全具备理想的国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
建设民航强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民航自身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民航的一些老问题,比如发展国际航空运输问题,民航固然可以在战略规划、运营规模、航线网络、经营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竞争能力,但是,通关效率和方便程度始终是瓶颈之一。对此,很多国家是在国家层面上去协调解决的。我国的情况也应如此,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国家的战略行为,从国家层面上去协调,辅之以导向性支持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任泽平解读2月经济数据:K型复苏
文 任泽平 华炎雪 梁颖 李晓桐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5.1%,2020年12月增7.3%;
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35.0%,2020年全年增2.9%;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38.3%,2020年1-12月同比增7.0%;
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3.8%,2020年12月增4.6%;
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60.6%,前值18.1%;进口同比22.2%,前值6.5%;
2月CPI同比-0.2%,前值-0.3%;2月PPI同比1.7%,前值涨0.3%。
解读
一、核心观点: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通胀预期抬升,站在流动性拐点上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2021年一季度前后是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增速前高后低。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化,我们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参考:《2021年中国宏观展望》《我们可能正站在流动性的拐点上》)1、经济K型复苏,少数人的狂欢经济K型复苏的新现象值得警惕,表面上经济总量在复苏,但掩盖了很多深层次结构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过去一年在全球股市大涨、房价连创新高、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消费低迷。这种纯粹依靠货币刺激带来的经济K型复苏,直接导致了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以及经济 社会 结构的恶化。过度依赖货币放水的负面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经济K型复苏不过是少数人的狂欢,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数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就业改善和收入提高,反而由于房价、股价以及通胀上涨进而导致 社会 境况的下降,进而导致民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 社会 阶层固化、生育率下降、 社会 活力降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来推动改革、 科技 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正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正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两会”和“十四五规划”强调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也要充分估计内外部挑战。
2、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复苏动能边际放缓,但可能韧性较强供给侧,工业生产高增长,强于需求端。
受出口高景气带动,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处于近年来较高增速水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69%。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1%,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
需求侧,三驾马车中,出口维持高增,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较弱,消费仍低迷。
外需持续修复和低基数影响下,1-2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60.6%,超预期高增。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3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5.7%,两年平均同比7.6%;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5.0%,较2019年同期降1.3%,两年平均降0.7%;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37.3%,较2019年同期降5.9%,两年平均同比降3%。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较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速为3.2%。
展望未来,1)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时期已过。基建投资是典型的逆周期对冲力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2)1-2月房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政策加快回笼资金。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随着2020年5-6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边际收紧,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面临回落压力。但考虑到2020年拿地较多、2021年长租房发力,预计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区域分化将是未来的主流。3)出口的高增长难以持续,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缓解,以及全球经济加快修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改善 。
4)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收入下降,导致消费低迷 。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
3、外部环境改善。受益于海外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美国财政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强烈;欧美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左右加速修复。
全球病例日新增拐点已现,欧美疫苗接种加速。
全球单日新增病例于1月上旬出现拐点,美欧等多数疫情严重的经济体均已出现拐点。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中国、美国、英国、欧洲接种速度全球领先。以美国和英国为例,当前美国和英国接种速度分别为217万和35万,累计接种9209万和2352万,以此推算,约第二至第三季度达到70%免疫水平。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通过了1.9万亿美元
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 。该法案包括每人1400美元的救助支票,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至9月6日,3500亿美元的国家援助补贴,340亿美元的《可负担医疗法案》补贴以及140亿美元的疫苗补贴等。
4、通胀预期抬头,目前整体温和。
2月CPI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缺口、全球低利率;预计欧美经济在第二至第三季度疫情达到可控状态,经济修复逐步加快,抬升通胀。但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需求边际放缓,叠加猪周期下行,对冲输入型通胀影响,预计通胀年中冲至高点,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过去这些年全球过度依赖货币放水,导致穷人通缩、富人通胀,经济K型复苏。货币放水不是万能的,未来全球竞争本质上是改革战。
5、货币政策转向“稳货币+紧信用”,流动性拐点确认。
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稳健中性的主基调,货币和信用组合整体呈现“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格局。2021年1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复苏的顶部区间正在到来,通胀预期抬头,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流动性拐点确认。
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始于2020年5月,狭义流动性拐点开始显现。随后2020年7月、11月,M2、社融增速先后见顶,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流动性下行周期趋势确立。
2020年底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地方债务风险暴露,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从房地产融资、地方债、影子银行等三大方向开始结构性收紧金融信用政策:
1)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落实三条红线、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
2)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
3)治理金融乱象,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推动影子银行 健康 规范发展。预计未来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影子银行融资面临放缓,信用收紧带来流动性拐点的强化。
6、建议: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中性。
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 ,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开启新周期、新格局:
1)大力推进“ 新基建 ”,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等 科技 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
2)加快推进以 城市群 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挂钩,要素流动。
3)尽快全面 放开生育 ,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
4)打通 资本市场与 科技 创新的“双循环” ,加强 科技 自立自强,用资本市场的钱支持 科技 创新的大国重器和“卡脖子”技术攻坚。
5)大规模 减税降费 ,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 对内对外开放 。
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 新战略 ,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18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
二、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受低基数影响,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
1-2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612种产品中有565种产品同比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和设备制造业较快增长。1-2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9.2%,较去年12月上升36.1个百分点。
1-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 汽车 、铁船航等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和电子设备分别同比增长62.4%、59.2%、70.9%、48.9%、69.4%和48.5%。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化
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5.0%,较2019年同期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为1.7%。
分投资主体看,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6.4%,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2.9%。
高技术产业和 社会 领域投资增长快于全部投资。
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0.3%、49.8%。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5%、66.6%;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4%、85.3%。 社会 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8.0%,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63.0%、53.0%。
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大幅增长
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别为104.9%和133.4%,同比大增, 即使较2019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23.1%和49.6%。 房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政策加快回笼资金 ,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长51.2%,其中国内、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分别增长14.4%、34.2%和96.3% 。1-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3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5.7%。土地成交方面, 1-2月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同别为33.0%和14.3%,但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27.1%。
施工方面,房企加快施工, 1-2月施工和竣工面积同别增长11.0%和40.4%,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4.2%和8.2%。
五、剔除基数效应看,基建投资回落
1-2月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5.0%,较2019年同期降1.3%,两年平均增速-0.7%。
分行业看,1-2月电热燃水投资累计同比25.5%, 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6.6%; 交运仓储、水利环境设施投资累计同别为31.0%和42.2%。交运仓储中,1-2月铁路和道路累计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52.9%和30.7%。
随着经济恢复、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以及地方财政紧张程度加剧,基建投资见顶回落。
2月新增债券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2021年新增地方债额度2月尚未下达,叠加地方财政紧张程度加剧,基建投资见顶回落,较2019年同期有较小增幅。尽管两会批准2021年地方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5.1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8.2万亿元。但由于
专项债对投向项目有较严格要求,优质基建项目储备不足,可能导致资金不会被完全利用。
六、制造业投资仍弱于2019年,但将加快恢复
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37.3%,较2019年同期降5.9%,两年平均降3.0%。
1-2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54.4%、37.6%、63.2%、64.0%、60.2%、40.1%、38.5%和41.6%,高于制造业整体。但随着企业盈利改善,补库存周期推动未来制造业投资加快恢复。
七、消费仍然低迷,就业形势严峻
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较2019年1-2月上升6.4%。分消费类型看,因低基数而有较高增速,但实际修复较缓慢。
1-2月商品零售、餐饮消费同别增长30.7%和68.9%,其中商品零售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7.7%,但餐饮消费仍不及2019年同期。分消费品类看,升级类消费品增速较高,1-2月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类商品同别增长53.1%、40.7%和98.7%。必需品消费保持高位运行,饮料和烟酒消费同比增长36.9%和43.9%。
就业形势严峻。
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但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八、进出口超预期高增,外需持续恢复
1-2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60.6%,较去年12月上升42.5个百分点。出口超预期高增,主因外需持续修复和去年低基数。
2月全球综合PMI为53.2%,美、欧、日制造业PMI分别为60.8%、57.9%和51.4%;海运需求旺盛,海运价格持续突破 历史 新高,2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平均值为2063.8,而去年同期仅为920.7;贸易风向标韩国2月出口同比13.9%。
分地区看,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均有所上升, 1-2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同别为87.3%、62.6%、53.0%、47.0%和49.0%。
分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随着外需恢复而恢复, 纺织、箱包、服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为60.8%、24.8%、50.0%和96.8%,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别为24.1%、64.7%和58.1%。
1-2月中国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2%,较去年12月上升15.7个百分点。 1-2月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别为30.1%、33.8%和35.1%。
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分化, 1-2月原油、铁矿砂、钢材和铜材进口金额同别为-19.6%、60.9%、26.4%和32.9%。
九、新增社融、信贷规模创 历史 同期新高
2月新增社融规模创 历史 同期新高,2月社融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2月新增 社会 融资规模1.71万亿元,同比超预期多增8392亿元。存量社融规模291.36万亿元,同比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从社融结构看,实体融资需求强劲,企业、居民部门接力部门加杠杆。信贷、未贴现汇票构成社融主要支撑,企业债券、债券构成主要拖累。
2月新增债券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新增人民币1.34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211亿元,居民、企业中长期构成主要支撑;表外融资减少396亿元,同比大幅少减4461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306亿元,同比、环别少增2588亿元、少增2445亿元;新增股票融资693亿元,环比少增298亿元,春节后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带动国内股市估值调整,抱团股大幅下跌,股市交易热度有所回落,或带动股票融资降温。
从信贷结构看,实体投融资需求较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中长期新增1.1万亿元创 历史 同期新高。
2月新增企业1.2万亿元,同比多增700亿元;短期、中长期、票据融资分别大幅少增4052亿元、大幅多增6843亿元、多减2489亿元;新增居民1421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554亿元。
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
2月资金面边际缓和、信用扩张节奏有所加快,叠加财政投放加速,共同提振M2增速。
从结构来看, 1)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减2.7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3.26万亿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8万亿元,主要受2021、2020年春节错位影响,2021年春节在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导致企业存款大减、居民存款大增。2)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同比大幅多减8687亿元,财政投放有所提速。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1万亿元,或反映春节前股市上涨带动居民、企业进入股市。
M1同比增速7.4%,环比回落7.3个百分点, 主要受春节错位效应影响,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拖累M1增速,但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房地产销售热度仍存,实体经济活动仍在恢复。
十、全球经济复苏叠加供需缺口,PPI持续上行
2月CPI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2月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0%,较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3.3%,较上月下降7.6个百分点,主因油价上涨导致储运成本上升。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7.3%,较上个月降幅扩大6.9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下降明显,同比降14.9%,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蛋类和鲜果价格同别为3.0%和3.1%,均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2月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PPI上行主因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出口和投资恢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拉动。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3.3%,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4.8%,南华螺纹钢环比1.9%,LME铜环比4.7%。分行业看,涨幅较大的主要是煤炭、石油、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属。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相关行业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业价格涨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1%,涨幅分别扩大1.1个百分点。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选业价格上涨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3%。
十一、供需扩张力度减弱
2月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1)供需扩张力度减弱。
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1.5%,较上月回落1.6和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上。供需两端扩张力度连续两个月减弱,经济增长边际放缓,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生产端下滑幅度加大,供需差值有所缩小,去年3月以来快速修复的生产逐渐向需求回归。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1.4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下。
2)小型企业
恢复基础不牢 , 仍需政策纾困。
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2%、49.6%和48.3%,较上月变化0.1、-1.8和-1.1个百分点;大企业始终处于景气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重回收缩区间。“就地过年”导致一二线城市经济活动较为旺盛,三四线经济活动低迷,对中小企业造成冲击。2月小型企业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7.9%和35.1%,较上月变化-1.5和-10.3个百分点。疫后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仍需政策纾困。
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1)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较上个月下滑5.3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下降。与天气、春节、房地产调控以及地方财政吃紧有关。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4%和68.2%,高于上月2.2和14.6个百分点。
2)服务业有所回落。
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 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行业经营活动相对活跃;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8.0%,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住宿、资本市场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如何界定问题
阅读笔记第331/ 365天
今日阅读《金字塔原理》
————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8章:界定问题。
一、界定问题的框架。
1.界定问题框架的意义。
界定问题框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指导你在寻找有效解决方案时,提高找到问题原因和进行结构化分析的效率。
2.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言+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3. 我们需要确定4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这4个要素分别是: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目标,期望结果(R2)
4.把界定问题写成序言。
二、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1.切入点/序幕
序幕是由结构或流程组成的。在序幕阶段尽量做简单的设想和简单的描述,等到写序言时再展开。
2. 困扰/困惑
困扰/困惑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现状,R1)
困扰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3.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R1是指读者需要设法解决或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或者是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困扰带来的非期望结果(R1)可能不止一个,可以在示意图里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
4. R2(目标,期望结果)
对R2进行可能具体或定量的描述,如果无法具体描述R2的最终结果,就写下你希望达到的状态,下一步就是确定具体的R2。
三、发掘读者的疑问。
读者通常希望解决下列7种问题之一
最常见的问题
1.不知道如何从现状到达目标。
2.知道如何从现状到达目标,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3.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常见问题的变形。
4.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5.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但不知道选哪一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
6.知道现状,但不能具体描述目标,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7.知道目标,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非期望结果。
四、开始写序言。
界定问题的框架后,把解决方案写成文字时,只需要遵循从左到右再往下的原则,把读者最后了解的事实作为序言的冲突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就可以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